1)第88章 坐镇州衙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禹州州衙,盛长桢正坐在原先知州李鉴的位置上,眉头紧锁地伏案办公。

  盛长桢可不是坐上去过瘾的,他之所以呆在这个位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赵宗全手握团练,军管了禹州城,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整个禹州下辖四县,包括州城在内,有近十万人,每日各种大事小情纷乱复杂,根本不是靠着千余团练军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恢复州衙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变天后的禹州不出乱子。

  如今,李鉴郑昌和朱贵已经倒台,整个禹州官阶最高的,就是团练使赵宗全。

  这般局面下,也只能由赵宗全来暂时接管禹州州衙。

  赵宗全身为宗室子,虽历任数官,但大都是武职,从未做过一方主官。

  身边的亲信,如沈从兴等人也都是粗人,对州衙办公之事基本是一窍不通。

  顾廷烨倒是通些文墨,但他被派去了大青县解救矿工,分身无术。

  赵宗全身边,也就只剩下一个盛长桢,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熟悉各种文书往来。

  思来想去,赵宗全只能将州衙的日常事务悉数托付于这个大侄子。

  这烫手山芋抛来,可就苦了盛长桢。

  要知道,现在距离盛长桢考过科举都还没有多久,盛长桢在翰林院只呆了区区几个月。

  就这几个月,盛长桢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着和翰林学士曾文鼎的良好关系,成日迟到早退。

  自家事自家知,盛长桢自己心里清楚,那些文官信手拈来的庶务,他基本上是一窍不通。

  本来,观政天下是个学习处理地方政务的大好机会,盛长桢能从中学到许多,弥补这方面的缺失,这也是当初文延朴提出此议的一番苦心。

  但谁能想到,盛长桢为了赵宗全到了禹州,却误打误撞揭破了矿山一事,还把禹州的两位主官给拉下了马。

  这下可好,观政学习的对象都给送进大牢了,盛长桢也只能观个寂寞了。

  但赵宗全可不管这么多。

  我只知道你盛长桢六元及第,是天下第一大才子,前途远大,日后经邦纬国都不在话下。如今这小小禹州,你还不是手到擒来?

  啥?不会,不懂?

  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相信我,你很会,你很懂!

  赵宗全都这种态度了,盛长桢还能说什么呢?

  总不能在这位伯父大人、未来皇帝面前,死皮赖脸地说自己就是个废物吧?

  那样的话,赵宗全就算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也会看低了自己这个便宜侄子。

  那盛长桢前番为了朝赵宗全靠拢耗费的心思,岂不就通通付诸东流了嘛?

  没办法,盛长桢纯属是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接过了这副重担。

  等到盛长桢接手时,原本运转良好的禹州州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其中原因,还要从矿山案说起。

  禹州矿山案,是大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