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3章 从兴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兖王叛乱之际,英国公张辅坐镇西郊大营,就如一根定海神针,把营中十万大军管得服服帖帖,没有让兖王派出的细作扰乱大营震动汴京,这就是一大功劳。

  等到赵宗全携血诏虎符入营,英国公受命领军平乱,期间更是调遣有度,大军所过之处乱兵望风而逃,而且还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

  前后功劳相加,英国公的名字就理所当然地挤进了功劳簿的前列,仅在盛长桢等少数几人之下。

  英国公和赵宗全领兵平叛之时颇是结下了几分渊源,赵宗全走一步看三步,本就有意为自己日后继位铺路,英国公乃是军中老帅、勋贵之首,赵宗全自然要好生示恩笼络。

  可英国公身为武将,被赐爵国公,又掌管西郊大营,已经是差不多到了武将的顶峰了,赵宗全赏无可赏,除了一些金银珠宝和田亩宅院外,也只有想些别的办法了。

  赵宗全想来想去都没什么头绪,最后还是沈皇后给他出了个主意:“听说英国公老来得女,对这个嫡女宝贝得紧,陛下既想示恩英国公,何不从这上面做文章?”

  沈皇后这话点醒了一筹莫展的赵宗全,沈皇后的意思,无外乎是用姻亲来和英国公府达到更深程度的绑定,这也是这个时代大家族之间常用的手段。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英国公的女儿入宫做个赵宗全的嫔妃,这样自然能使英国公归心。

  但赵宗全很快就掐灭了这个想法,原因有二。

  一来,以英国公嫡女的出身,入宫之后名位必然不会低了。

  英国公本就是勋贵之首,再成了外戚,权势更甚,恐怕日后会演变成尾大不掉之势,反过来对皇权造成威胁,这绝不是赵宗全想看见的。

  外戚干政的惨痛教训,历朝历代以来比比皆是,因此本朝后宫嫔妃大多选自平民或小官之家,就是为了防范这种外戚权势过大的情况。

  二来嘛,就是赵宗全自己的意思了,他和沈氏在禹州十数年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要是一即位就急哄哄地给自己纳妃子,岂不就显得他赵宗全不恤糟糠之妻,令沈氏伤心泄气?

  纵然沈皇后为了顾全大局情愿委曲求全,赵宗全自己心里也过不去啊。

  所以,赵宗全是决计不会和沈皇后提起纳英国公女儿为妃之事。

  既然赵宗全自己不能亲力亲为,那肯定就要在从龙功臣中选一个来“替君分忧”了。

  先是亲儿子赵策英,他早有正室,女儿都快两岁了,要是让赵策英娶张家女儿当个侧室,那就不是示恩,而是赤裸裸地结仇了,英国公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了。

  至于老耿小段他们,虽然和赵宗全一起水涨船高,如今也算汴京城的新贵,但他们出身差,起点太低,和英国公府这样的老牌勋贵世家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此一来,就剩下了顾廷烨、盛长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