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221章 三国和谈,签订盟约_从知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被西夏彻底架空,要么就是被吐蕃境内的其余势力吞并。

  秦尚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耶律乙辛亦丝毫不让,唯有一个西夏弟弟,苦哈哈的丧着脸,只能任由两国索取。

  和谈只进行了三日,便敲定了所有的细节。

  若是换成往日,这所谓的和谈没有一两个月绝对下不来。

  可如今西夏形势已然岌岌可危,南境的兰州已然沦陷,顾廷烨领着大军向北,一路攻城拔寨,朝着位于兴庆府的西夏国都而去,卫于河套的辽国三十万大军,死死的拖住了西夏另外的二十万边军。

  还有榆林的十余万大军,已然成了瓮中之鳖,被周军困在了榆林之中,进退不得,一开始甚至连消息都送不进去,更别说粮草辎重了。

  事关十余万大军的生死,若是再拖下去,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劣,而且若是辽国继续增兵的话,那西夏很有可能亡国之危!

  三国和谈最后商定的结果:

  首先是大周,周便军所下之城,皆不退还,自此之后归属于大周,两国重新界定边境,以绥州,宥州、延州、以及兰州为界,重新划分两国疆域。

  另外西夏须得赔付大周此番出征的损失,合计白银五百三十万两,往后每年向大周纳岁币十万两,马五百匹!

  其次是辽国,最先一点,西夏须得向辽国称臣,每年同样需要向辽国纳岁币十万两,绢五万匹,两国同样重新界定疆域边界,以银川为界,连同银川城在内,一直往东的大半个河套平原,悉数割让给辽国。

  大周西北军放西夏十余万大军出榆林,令其回归西夏,辽国亦不再继续西进,三国就此达成一致,立下友好和平之约,互不侵犯。

  同时,辽国与大周亦签订了合约,双方在北地增开互市十二处,开放商路,鼓励商人通商,互通有无。

  整个的和谈过程当中,西夏使臣的脸全程都是黑的,没有一刻露出过笑容。

  和谈之后,三方交换国书,订立了正式的盟约。

  随着这一份盟约的签订,天下局势再一次发生变化,西夏国力被一削再削,短期之内定然再无力和两国相争。

  相对于大周获得的那些疆域而言,辽国才是这一次和谈之中最大的赢家。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辽国君臣心心念念十余年而一直未能得到的河套平原,还获得了西夏的称臣纳贡,面子里子都给他赚了个干净。

  大周这一次的损失同样不小,西北军损失了将近五万,重伤轻伤的也有好几万,黑甲军的八万四千大军只剩下七万不到。

  大周向辽国索要的五百三十万两赔款,便是为了抚恤阵亡的士卒,补充耗损超过大半的国库。

  若不是大战持续了大半年,西夏的国力亦被耗得差不多了,大周绝不会只提出这么一点点的赔偿。

  大周虽然实力不弱,可还没有做好和西夏死磕到底的准备,而且还有一个辽国在侧虎视,三国鼎立的局势若是被打破的话,那接下来就是大周和辽国的角逐了。

  以如今两国国力而言,大周虽然略强,但两国在战力之上的对比,却是辽国要强上一些,否则的话,大周岂会坐视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中这么多年。

  永安二年二月十六,永安帝和曹太后破例召开朝会,于朝会之上接见了两国时节,向满朝文武正是宣布了三国之间签订的盟约。

  同时,永安帝下达圣旨,令西北军放被困榆林的西夏十余万大军北去,同时,令英国公和伏老将军两位统帅暂时坐镇边境,于新得的州府之中布防。

  同时,将顾廷烨、沈从兴还有张千均还有黑甲军统领袁文绍这些有功之臣先行召回汴京接受赏赐册封,而英国公和伏老将军这两个三军主帅则需要受累一些,待边境的防务部署好之后,再行回京受赏。

  另外,将此番自西夏所得之地,悉数并入陕西路,由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协同,恢复陕西秩序,安抚百姓,全力协助边军处理一切后续事宜。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