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_大侦探乔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个人存在,从这个影子表现出的种种特征看,乔治认为,他不是乔瑟夫那伙人中的一员,而是一个第三者插足的外来户。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乔治感觉确实很讽刺,乔瑟夫一伙严防死守、视弱禁脔的窃听行为,却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搭顺风车了,正应了那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过他对这个影子的调查也就到此为止了,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乔治实在没有兴趣,去和这种疑似情报机构的对手交手过招,不管他们是来自于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国外情报机构发现窃听后不声不响,借鸡生蛋是合理的,可是国内的情报机构为什么也要默不作声的搭顺风车呢,他们不是应该或者抓捕他们,或者鸠占鹊巢么。

  其实这很合理,就像老蒋说的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不仅对外收集情报,同样要对内收集情报,后者甚至还要更加重要一些。

  用前世美国作例子,除了广为人知的cia中央情报局对外,fbi联邦调查局对内,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情报部门,比如bsi国家保密局,特工人员达2.6万人,通讯人员达20万人。

  bis曾经被揭露出一个丑闻,他们有一个堪称伟大的创举,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把从美国发往世界各地的所有电传和电报都录了下来。

  即使后来进入了电脑网络时代,美国国家保密局也没有闲着,他们有自己研发的芯片和服务器,掌握了大约10万个要窃听人的声音特征。

  只要其中的一个声音出现,录音装置就会自动启动,能分辨出监听目标的声音来自何处和声音的传输速度。

  因此对于很多情报机构来说,窃听电话电报,检查信件包裹,这都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乔瑟夫利用窃听赚钱关他们什么事,又没有外泄国家机密,正好可以闷声发大财,监听这么多大人物的动向。

  乔治不想继续调查下去,但他的思维太活跃,还是在心中做出了一些假设,从而勾勒出一个轮廓和蓝图。

  很早的时候,某个情报机构就发现了乔瑟夫的窃听行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去阻止他,也没有想鸠占鹊巢,而是像寄生虫一样,躲在他们身边悄悄的汲取营养。

  情报机构能够发现窃听的可能性有很多,首先是人本身就存在问题,也许是窃听团伙中的四个人之一,或者是他们的家人和关系亲密的人发现了异常。

  他们的身份或者是职业间谍,或者是国内情报结构培养吸纳的新人,外国间谍机构收买的线人等等。

  其次是窃听行为本身带来的问题,比如类似汉斯这样的,通过无线电波或者是窃听器本身暴露了他们。

  再次是器材和设备带来的问题,比如他们大规模采购磁带和窃听器材时,普通人当然不会去关注。

  可是秘密情报局这样的情报机构,干的就是这种工作,从可疑的器材身上,顺藤摸瓜的发现了他们的窃听行为。

  最后也有可能,不是他们意外发现了窃听行为,而是利用威廉望台窃听,本身就是这个情报机构主导的行为。

  这不是说乔瑟夫先生就是特工,或者被他们在幕后指挥,他那么自大骄傲的人,不太会甘心当情报机构的卒子。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