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3章 大丰收_穿在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双抢的时候,收工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天黑为标准。

  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就什么时候收工。

  有时候甚至太阳落山了还在劳作,直到什么都看不见,大家才陆陆续续从田里撤离。

  等到太阳落山,社员们纷纷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赶。

  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男人肩头都还挑着一担稻谷,等这担挑回去,今天的忙碌才算正式结束。

  而这个时候,大喇叭里的广播还在继续,显然张翠娥依然坚守岗位、还没有下班。

  将稻谷挑回村里,男人们又结伴去河边,在河水里洗澡,待会儿回去时,还要带回一担水,因为这时候家里的水肯定已经用完了。

  要不大家都那么期盼自来水呢,这要是有自来水,还用得着挑水么!

  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回家,忙着清洗身上的泥浆。

  等稍微收拾干净,又急匆匆地赶去杨队长家里,等着算今天的工分。

  借着堂屋里拉亮的电灯灯光,刘会计拿着记分本,一个个的给社员们登记工分。

  按照卢家湾的规矩,像今天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正常情况下,男的可以记10到12分,女的记6到10分,12岁以上、没满18岁的小孩记4分,10岁到12岁的记3分,10岁以下的记2分。

  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在刘会计心里都有一本账,一户户的人群从他面前过,谁出了整工、谁只出了半工,谁上午没来、谁下午没来,出了几分力、干了多少活,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能当上会计兼记分员,凭的不是他姓刘,而是这份认人的本事!

  不一会儿,他便将所有人的工分都记下,同时还要在“个人记工本”上登记,大家也都没有异议。

  (个人记工本)

  年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力气大、出力更多、时间更长,大差不差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即便有个别“刁钻”的年轻人,想多要一两个分,但不等把话说完,就会被家人拉走。

  杨刘黄三家占了6队的绝大多数姓氏,你这个时候质疑刘会计,就是在打刘家的脸,想开战还是怎么滴?!

  刘会计这边忙完了,黄保管员便将冰棒箱子拎过来,大声喊道,“发冰棍了啊,按照刚才的规矩,每家每户一支雪糕,然后按照工分排名,先发绿豆冰棒,再发奶油冰棒,发完为止,谁都不许废话。”

  这时候大家瞬间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往前涌。

  黄保管员当即两手叉腰、眼睛一瞪,“挤什么挤,没吃过还是没见过,都在旁边等着,我喊到谁,谁再过来领。”

  然后拿着记录本,“先发各户的,再发奖励的,第一户,杨继民……”

  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杵着拐杖挤出人群走了出来。

  黄保管员赶紧拿着一支雪糕送过去,“哎哟老太爷您慢点,您怎么亲自来了,杨老九呢,你不会扶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