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切还是一切_却道寻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大唐建国以来虽然做不到人人都是大富大贵,也无法保证每个人的孩子都能进入私塾或是学院,但尽可能做到人人辛苦一年到最后总能有些盈余,日子也不算苦,每日的劳作也称不上累。

  所以很多人都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人嘛,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

  但不可避免总有一些自幼孤苦无依的人。

  朱奎就是这样的人,他自小生活在武安郡阳图镇,是个孤儿,父母早丧,四岁以后就全都靠着周围街坊的救济才能活下去,吃着百家饭,饥一顿饱一顿,好在父母虽然过世,却为他留下了一间屋子,不大,而且并不值钱,不过胜在能够遮风挡雨,也算不错。

  他过够了苦日子,尤其是受够了旁人的白眼,每天就连吃饭都要看别人的脸色。

  这样的日子无疑是很难熬的。

  直到他九岁的时候在茶馆打杂给阳图镇的私塾先生送了一杯茶,往后的每一天都要去送上一杯。

  如此持续了两年,私塾先生决定收他为弟子,他只是一个小镇的教书先生,没什么大本事,但让朱奎读书识字过上吃得饱饭的生活。

  也不会再受人白眼。

  十七岁的时候教书先生死了,朱奎再度变成了独自一人,私塾变更到了他的名下,但他却并没有留在镇子里度过余生。

  他去了武安郡,凭借自己出色的学识得到了郡丞的赏识,十八岁进入了武安郡的官学。

  官学当中所教授的内容很多,这也是朱奎第一次正式接触到了修行一道,他的天赋不算好,也不算差,不上不下,很是中庸。

  但中庸就是好,因为不差就是好。

  所以他很快踏足了初境,用了四年的时间入了二境承意。

  这速度绝对不算快,和官学之内的一些天骄比较起来更是差的远了,尤其是和郡丞的独子宋大仁比较起来就更是不如。

  但二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很好,在官学之内的时候几乎形影不离,朱奎最常去的也是郡丞家,还被人笑称为宋郡丞的半个儿子。

  后来官学毕业之后宋大仁便进入了官场当中沉浮,朱奎则并不想这么快就开始勤恳的做官,他想要做一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在和宋大仁告别之后他便离开了武安郡,行走天下。

  这一走就是十年。

  三十五岁的朱奎在认识了一个姑娘,很普通的农家女子,但他并不嫌弃对方的身份,毕竟他小时候同样穷的吃不起饭。

  三十七岁他们便在一座小镇子里成了亲。

  那座小镇叫做凤鸣。

  凤鸣镇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他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有滋味,直到有一天岐山哗变,而凤鸣镇便是岐山郡的一座小镇。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三境巅峰的修士,虽不会威名远扬,但自保却并不难。

  尤其是很多人都知道他和武安郡郡丞还有刑部侍郎宋大仁的关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