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7章 迁都实边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都的地理条件,然为了北伐,他必须将首都安在武汉。等到他去世后,迁都与否,全看刘禅与朝堂众人了。

  二刘借楚地平江东,昔刘琦治江东时,楚人为尊,吴人为次。这才多少年过去,这些吴人竟敢把主意打到迁都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以武汉为都,实为权宜之计。待北伐成功,朕当迁都长安。然若天命不在朕,北伐无所成,迁都之事当由太子与诸卿议。”

  “陛下若欲迁都,何不如择江陵乎?”

  不说东迁金陵有损害到楚人的利益,且光说东迁金陵,对志在北伐的南汉而言,就不是个好选择。

  除了死难的百姓,以及百姓损失的钱财外,南汉国库也受到不小影响。如蛇山粮仓屯有上百万石粮,仍因洪水问题,近半数粮草受潮。今武汉百姓每户都需出徭役,将那些受潮的粮草晒干,尽量减少损失。

  至于吴越需逆江供给武汉,所耗钱财众多,只能说这就是以武汉为京师的代价,而这代价必须要由吴越承担。

  霍峻闻声淡笑,他对庞林的言语颇是认可。武汉不适合作为都城,选择江陵就行,何必东迁到金陵。

  实土边境,属于是霍峻早些年提出的战略,欲伐中原,全靠吴楚供给,必然不足。且边境无民,长期靠后方供给,也非长久之事。

  “幸经陛下南征北战十余载,西土宾服,交岭纳土,江淮复土,襄樊归统,故已无国门之大忧。”

  “诺!”

  且不说霍、葛、庞这些高官来自荆楚,单就说从地理优势上,武汉远胜金陵。这些年来,刘备辟地上千里,他已尝到以武汉为都的甜头,岂会因水灾小害而舍弃武汉。

  历代南方政权,凡是迁都到金陵,必然会因路途遥远之故,很容易对巴蜀失去掌控力。或许武汉纵有百般不好,但相比成都、金陵,武汉却是最合适作为南汉北伐基地。

  “然为王霸之业计,武汉非久居之所,其无形胜之险,亦无沃土良田可耕。民吏饱受江水之害,兵吏耕作多涝,唯赖漕运供给。陛下自迁居武汉以来,兵吏激增,口有二十余万,粮蔬难以自足,江水调运,所耗钱粮数十亿之多。”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下诏荆州,凡有家乡居汉沔者,今欲归乡居者,入郡县登记为民,则可得原籍田亩,三年之内,减免田租户赋。”

  那种数千人驻守城池,多是虚治这个地区,谈不上实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其势力就会收缩。

  “可行!”

  骆统手持笏板,沉声说道:“禀陛下,昔陛下迁治于武汉,所重者,无非因其为荆、扬枢纽,位处水陆要冲险地,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右控濡须、皖城,左连江陵、夷陵,上可望襄樊,下可视交岭。欲守国门,以抗中原曹操。”

  马良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