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4章 推行四政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亩,十万顷田约为五百万亩田。

  那汉代一个郡能有多少田?

  以徐州的东海郡为例,约有五十余万顷熟田。也就是说将东海郡的五分之一种上宿麦,则基本能完成诸葛亮的目标。

  那种植五百万亩田,需要多少劳动力?

  按每户耕五十亩田为单位,则要十万户百姓。也就是说至少要发动十万户百姓,集体种植宿麦,施行粮食大增产的计划。

  诸葛亮所说的这些东西,在场众人皆知。

  诸葛亮指向巾帛,说道:“然宿麦之物,南方百姓多不喜之,又不得耕作之要。今欲让南人百姓耕作,非利诱不可。亮于准稻、麦互换,田租八升,百姓可缴稻米,亦可缴麦米。诸君以为如何?”

  “稻麦互换?”

  庞统沉吟几许,说道:“稻米,吴楚百姓多喜;宿麦,不得吴楚百姓所喜。今留稻自食,百姓必愿种植宿麦,出宿麦以为缴纳赋税之用。”

  诸葛亮试图利用政府收取宿麦为行政手段,刺激民间广泛在秋冬种植冬小麦,待春季成熟后,留至夏秋之时,向官府缴纳赋税。

  如此下来,之前缴纳田租的稻米,百姓可以留下自用。这样操作,种植宿麦有利可图,必然能刺激百姓种植冬小麦。

  顿了顿,庞统抛出了与马良相同的问题,说道:“官府收宿麦,岂不让我军士卒食宿麦?”

  “孔明!”

  庞统看向诸葛亮,认真说道:“孔明欲推广宿麦之心,统多能理解,然今下当以军士为重。以统观之,稻麦互换可行,然因限制每户上缴宿麦数额,以保证军士正常供给。”

  诸葛亮没有回答,而是询问法正,说道:“孝直来自关中,多食宿麦,有何见解?”

  法正捋着胡须,笑道:“麦饭难食,如若能研磨成粉,制成面饼,军士携带而食。入沸水而煮,与今下蒸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蒸饭,稻米的食用方式之一。可以晒干,出远门时携带,煮上热水,就能食用,与后世的自热米饭有相似之处,故而南人作战常以此为军粮。

  胡饼,用小麦制作而成。也是可以远行食用,饼太过坚硬,泡点水就能吃。

  “正是!”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主公于中原征战时,手下军士常以胡饼为食。昔汉灵帝时,其喜食胡饼,京师之人多从之。霍督行军征战多年,不知有何见解?”

  霍峻思量许久,说道:“以胡饼更替蒸饭,或是不可行。然以峻之见,可循序渐进,胡饼与稻饭更替,以观军士言语变化。即便不能取代蒸饭,军士于休整时亦可食胡饼。”

  顿了顿,霍峻提醒说道:“然以麦制成胡饼,石磨必不可少。官府收宿麦,当广置石磨,研磨小麦。以峻之见,可于各郡水流湍急之处,以水驱石,以为研磨小麦。”

  后世人或许很难理解,石磨之物为什么能被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