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9章 无我安能取蜀?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霍峻神情谦虚,说道:“小子侥有建树,大王不可恩宠过盛,以免小子骄纵,忘乎所以。”

  “爱子之言!”刘备点评道。

  就在众人谈笑论事间,诸葛亮在侍从的引路下,前来面见刘备。

  “拜见大王!”

  刘备指了指席位,说道:“今无外人,孔明速起入座。”

  “谢殿下!”

  “孔明可有要事?”刘备问道。

  诸葛亮持扇沉吟,问道:“殿下可知近日益州降人之事?”

  刘备捋着胡须,说道:“孤待刘璋恩厚,又重用益州士人,如此念来,应无不轨之徒。”

  诸葛亮如实说道:“非是益州降人有意作乱,而是张仆射自视功高,为取蜀要臣,又为主公引荐巴蜀士人。自入武汉以来,借主公之宠幸,常傲居众人之上,言语而凌下。如汉昌户籍……。”

  “亮以为张仆射虽有大功,但其傲居州人之上,志大心广。若置之不理,恐坏宫府秩序。”

  刘备微微皱眉,说道:“子乔高才之士,性情骄纵,或可体谅。但言语凌下,自视甚高,坏军政之事,不可不理。”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说道:“孔明既主宫府之事,不知可有高见?”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张松因为取蜀内应,有得殿下宠幸,方身居高位。以亮之见,殿下可寻机告诫,或是意以稍疏,调离中枢。”

  张松非许攸,刘备非曹操,自是干不出杀害功臣之事。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张松保持距离,以此为敲打张松,省得太飘。

  “善!”

  刘备捋着胡须,沉思说道:“此事孤已知晓,孔明不必操心。”

  “诺!”

  诸葛亮说道:“自殿下颁布禁酒令起,州郡官吏厉行此法,吏于百姓家中多获酿具,欲以酿酒者同罚。不知殿下可有指示!”

  “此法怕是苛刻!”

  简雍出声说道:“百姓私藏酿具又非酿酒,怎能与酿酒者同罚?此刑颇是严苛,当免藏酿具者罪。”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潘梁州、法汉昌以为殿下既行禁酒令,当严行禁之。私藏酿具,表明其有酿造之念,且图谋欲行酿酒之事。今当扼其酿酒之念,以让百姓生畏,不敢有酿酒之心。”

  “孔明以为如何?”刘备问道。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私藏酿具,并非定罪之关键。而是在于私藏酿具者,是否有酿酒之意。若有酿酒之意,不可不罚;若无酿酒之意,则不可罚之。”

  诸葛亮这番言语,则是把私藏酿具的关键说了出来。

  在犯罪过程中,常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已遂,这三种情况。私藏酿具不属于犯罪已遂的行列,而是介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之间。如果有酿酒之意,则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按理而言,则需要处罚。且如果在特定时期,出于某种目的,与已遂犯同罪,也并非不可。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