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6章 接战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军南洋舰队多蒸汽战舰,机动性更强,行动速度更快。此外,革命军一向强调作战计划的严密性,战前又进行过数轮兵棋推演,对作战节奏的把握更为精准。

  大敌当前,杨载福只得驾船迎战,为主力撤退争取时间。湘军水师白天亦使用旗语指挥战船,但不如革命军精密,只能传达简单的军令。

  主帅杨载福带头迎战,湘军水师统领萧捷三、黄翼升也奉命带领各自的水师营,赶来参战。

  铁甲舰防护力强,可以抵御普通炮弹。湘军火炮技术落后,能威胁铁甲舰的,只有英国造的阿姆斯特朗重炮。

  这种重炮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一般通过登州(今山东烟台)港口进入满清,再走陆路运到两湖,费时费力,耗资巨大。

  英国已经宣布在中国内战中“严守中立”,湘军只能通过走私等途径,从黑市补充阿姆斯特朗炮,成本更加高昂。

  阿姆斯特朗炮威力大,后座力也大,只能安装在两百吨以上的战船上,或者直接安装在岸基炮台上。湘军水师传统的长龙、快蟹都无法安装阿姆斯特朗炮。

  为了对付革命军的铁甲舰,杨载福把湘军压箱底的蒸汽战舰都拿了出来,企图借助岸基炮台,阻击革命军南洋舰队。

  不过,杨载福自知不是革命军的对手,把战船部署在武穴港上游,靠近长江北岸。这样一来,湘军战船可以充分发挥武穴炮台的火力,减少战船损失。

  这是一种相当消极的战法,也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战法。湘军技不如人,杨载福做水师统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作此部署。

  相比彭玉麟,杨载福所辖的湘军水师受曾国藩、胡林翼直接指挥,装备更加精良,官兵更为精锐。可面对着革命军浩浩荡荡的舰队船只,他也只能望洋兴叹,祈求皇天保佑。

  革命军海军参谋长张墨,则带领着三十多艘战舰,溯江而上,浩浩荡荡地开往武穴。到达武穴港时,湘军炮台开火,革命军舰队一分为二。

  南洋舰队司令李锐率领十艘铁甲舰,开足马力,贴近长江南岸,驶向湘军武穴上游。革命军擅长使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海军也不例外。

  李锐所率战舰全都是铁甲舰,速度快,将冒着湘军炮火,避免与敌纠缠,抄袭湘军退路。途中遇到湘军战船,李锐亦不理会,一心想要包抄湘军战船。

  其他二十余艘战船,由张墨率领,从正面邀击湘军水师,压制长江北岸的炮台。

  杨载福见革命军分兵,大呼不妙。铁甲舰使用螺旋桨推进,速度之快,举世闻名。湘军战船虽有蒸汽动力,却无论如何也跑不过铁甲舰。

  若让铁甲舰包抄至身后,岂不腹背受敌?可要迎战下游的革命军主力舰队,湘军又技不如人。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唯有收缩至岸边,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