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8章 荡平皖南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计划先荡平皖南,再进军江西。

  步四师渊源于广西贵县的客家人武装。当年,金田起义爆发前,贵县爆发大规模的来土械斗,来人战败,无路可去。

  一部分贵县客家人,在秦日纲的率领下,投奔了太平军,成为日后的太平军燕殿部队。

  另一部分贵县客家人,则在石达开的率领下,投奔了革命军,当时还称为黑旗军。这部分客家人人数众多,作风剽悍,一度占到黑旗军陆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为争取石达开,也为了留住这部分良好的兵源,杨烜特意准许石达开单独成军。这就是步四师的来源。

  如今,石达开已经由军转政,成为福建省委主任。杨烜的心腹爱将李秀成,则接任步四师师长。

  步四师后来居上,战斗力超过步三师。步三师在两广蛰伏多年,北上湖南后表现神勇,令全军刮目相看。步四师同样不遑多让,进入皖南后所向无敌,不论太平军、清军还是团练,统统败下阵来。

  不出半个月,太平军败局已定,秦日纲直到这时仍未反应过来,企图死守徽州。徽州是座古城,城高墙厚,防御设施完善,秦日纲自以为可以固守一段时间。

  李秀成擅长打巧战,战前都要做足谋划。他不按套路出牌,派人提前潜入徽州城内,诱降太平军将领。步四师与燕殿太平军都渊源于广西贵县来土械斗,骨干里有很多广西贵县人。

  诱降之计很快奏效。步四师攻城时,城内太平军内应打开城门,革命军攻入城内。

  秦日纲猝不及防,指挥太平军与革命军巷战。他麾下亲军久经战阵,战斗力非一般清军可比。太平军依托地形优势,与革命军逐街逐屋地战斗。

  尤其是,秦日纲豢养了一批童子军,取名为忠勇小队,队员多为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太平军术语为“牌尾”。这些牌尾从小受到拜上帝教蛊惑,相信自己有天父保佑,相信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作战非常英勇,毫不惧死。

  战至下午,秦日纲自知不敌,下令忠勇小队死守徽州,自己率队逃跑。

  李秀成来到徽州前线,听说忠勇小队宁死不降,颇感骇异。他登上城楼,亲眼见到童子军冥顽不灵的样子,大惊失色,说道:

  “秦日纲驱使童子兵卖命,让小孩做炮灰,实在是罪不可赦!”

  眼见童子军弹尽援绝,李秀成下令劝降童子军。可这些太平军童子兵,久受拜上帝会蛊惑,并不相信革命军的话。他们从北门撤出,携手跳入护城河,却并不游动,而是打算溺亡于河中。

  尽管死到临头,他们还念念有词,把拜上帝会的祷告词背得滚瓜烂熟:“敬拜天父,仰仗天威,交战胜利,恢复江山……”

  李秀成见状,心如刀绞。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太平军却拿他们当炮灰。若每个青少年都像太平军童子军那样被洗脑,中国还有希望吗?国家还能富强吗?

  他下令赦免童子兵,给他们吃饭,令军医为他们疗伤。

  革命军的善举大大出乎童子兵的意料。在拜上帝教的灌输下,革命军被描绘成不敬上帝、残暴成性的异教徒。可实际上,革命军文明有礼,以德报怨,让他们心智尚不成熟的童子兵深受感化。

  他们自觉放弃了抵抗,亦不再寻死,反而眼含热泪,为守城时的凶残行径所懊悔。

  李秀成留下少量人马占领徽州,教化太平军童子兵,随即率领骑兵追击秦日纲。太平军人马多,家眷也多,行军速度不快。在徽州府祁门县,步四师骑兵追上了太平军。

  革命军一向优待俘虏,这次又号召“只诛首恶,不问胁从”,有效瓦解了太平军的抵抗意志。

  祁门一战,太平军一触即溃,秦日纲带着少量亲兵战死,其他太平军或投降,或逃散为民。

  至此,太平军彻底败亡,太平天国运动彻底结束。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