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1章 收降捻子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仰慕《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柴进,为人慷慨,乐于助人,仗义疏财,慷慨任侠,在附近很有威望。

  为了帮助穷人,他同样加入了贩运私盐的行列,成为当地最大的盐枭,称为“盐趟主”。皖北连年灾害,又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的重要战场。

  当地百姓备受盘剥,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成为捻子。张乐行亦顺应时势,与官府对抗,抗粮杀差,被公推为领袖。

  当时的清朝大员,如周天爵、袁甲三、翁同书等,都知道张乐行不好惹,一心想要招抚他。但张乐行不愿归降官府,割据一方,与清军屡有冲突。

  他与苗沛霖绝不相同,约束部下,救助百姓,很得百姓的拥护。当时的淮河两岸,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张乐行的歌谣。

  譬如这首《想老乐》,歌词是:想老乐,盼老乐,老乐来了有吃喝;他打仗,咱跟着,一齐同把清妖捉。

  去年,革命军占领苏浙。钦差大臣胜保不敢进军苏北,便在皖北集结重兵,声称要先肃清皖北,再进军苏北。

  在此背景下,捻军亦揭竿而起。秋天,各路捻军在雉河集集合,祭告天地,宣布起义,称号大汉,公推张洛行为大汉盟主,称大汉明命王。

  张乐行把捻军分为五旗,张洛行为黄旗总首领,龚德树为白旗总首领,侯伟为红旗总首领,苏天福为黑旗总首领,刘文敬为蓝旗总首领。

  张乐行公然起义,原是想趁太平天国灭亡后,接过太平军的大旗,壮大捻军的声势。

  但他高估了捻军的实力,清军很快调集重兵围剿捻军。没有了太平军的策应,捻军连战皆北,只得退守雉河集大本营。

  王牌特工陈明德来到雉河集时,清军已把雉河集团团包围。陈明德的到来,宛如雪中送炭,给张乐行带来了一丝曙光。

  因此,张乐行对陈明德颇为礼遇,把他奉为座上宾。他为人谨慎,屏去左右,单独与陈明德密议道:“陈先生以身涉险,穿过清军重重封锁,来到我捻军大营。这番美意,兄弟我感念得很。”

  陈明德也开门见山,说道:“皇上认为张将军心念百姓,斗志昂扬,是个顶天立地的豪杰。如今清军鏖集雉河集,捻军处境艰难,皇上特派我来面见张将军,请将军移兵淮南。

  “捻军多骑兵,骁勇善战,熟悉皖北地形,很得皇上的赏识。皇上声明,若将军肯归顺革命军,可将麾下捻军整编为一个骑兵团,仍由将军统带。其他各旗,则视其大小,编为骑兵营或骑兵连。”

  张乐行眉毛一挑,问道:“骑兵团?这是多大的编制,有多少人马?”

  正常情况下,骑兵团编制骑兵两干出头、战马两干五百多匹。捻军共有五旗人马,各有首领。五旗之下,又有五边,以分领统之。五旗二十五边,足有人马十余万人。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