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8章 罗泽南撤守衡阳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代老师守卫衡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李续宾是罗泽南的大弟子,最得罗泽南的信任,在军中的地位高于田兴恕、吴坤修等人。

  他争着守卫衡阳,并非贪生怕死,反而看问题远,知道衡阳将成为敌我争夺的重点。罗泽南看重名节,又有湖南布政使的官职,一定会死守衡阳。

  而革命军对衡阳志在必得,必会倾尽全力争夺衡阳。届时,衡阳城无疑将成为最危险的地方。一旦革命军破城,罗泽南也不会苟且偷生,一定会殉节。与其让老师死,不如由弟子代他死。

  李续宾是湖南湘乡人,与曾国藩、罗泽南等人都是老乡。他从小热爱学习,很早就仰慕罗泽南的学问,想拜他为师。但李家家境贫穷,父亲生病在床,李续宾又要忙家务,又要照顾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向罗泽南求学。

  直到三十岁那年,李父病愈,李家家境随之好转。李续宾才离开家乡,拜罗泽南为师,向他虚心求学。

  罗泽南弟子很多,却很看重这个大龄学生。李续宾也不负期望,在众多师兄弟中后来居上,成为罗泽南最得意的弟子。

  罗泽南麾下的统领,大多是他的学生兼同乡。这种密切的关系,使罗泽南部湘军,成为湘军中军纪最严、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李续宾的意思,罗泽南心知肚明,便说道:“迪庵,你是我的衣钵弟子,我也须臾离不开你。我去镇守衡阳,想带你一起去,希望你能理解。”

  李续宾慨然说道:“学生谨遵师命,甘愿随侍在老师左右。”

  古代士子讲究事师如父,满清为封建王朝巅峰,礼教制度更为严格。学生一旦拜入老师门下,就会效忠老师,成为老师的党羽。

  李续宾结识罗泽南之前,原本是个籍籍无名的的乡下大龄青年。拜师罗泽南后,他学问大长。追随罗泽南加入湘军后,李续宾屡建奇功,已经积功至江苏按察使。

  当然,此时的江苏早已是中华帝国的国土。清廷以此职授予李续宾,无非是想让李续宾卖命。

  杨载福不像李续宾那样多情,理性地提醒罗泽南道:

  “杨逆说游击战要格外依靠百姓,得到百姓的支持,方能从百姓那里得到敌人的消息,方能从百姓那里得到粮草补充,进而在敌后持久游击。

  “可粤匪以均田免赋为口号,吸引了大量愚民。我在永州时,亲眼见到老百姓欢迎粤匪,向粤匪售卖蔬菜粮食,乃至通风报信,帮助粤匪装卸物资。

  “我军纪律严明,从无扰民的举动,因而得到三湘百姓的拥护。可粤匪承诺给愚民平分土地,愚民无知,对此趋之若鹜。

  “我军既要在敌后开展游击,就得得到百姓的拥护,就得提出比‘均田免赋’更吸引人的口号。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游击作战就是无源之水,就难以奏效。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