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1章 开发南洋石油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沥青、石蜡,还可广泛用于修路、造船等行业。

  胡家玉亦做过功课,侃侃而谈道:“苏门答腊的石油更应开采,常有石油从地下自动冒出来,形成黑色池塘。只要找对了油田,就可以像挖井那样挖出四五米深,无需借助外力,就有石油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爪哇的石油品质更好。我们拿到过这两地石油的样本,送到西贡科研所做了检验。爪哇石油的煤油含量可达60%以上,苏门答腊石油中的煤油含量亦在50%-60%之间。”

  胡雪岩心里有数了,接着问道:“依老先生看,假若一切顺利。我们采买油田后,是在南洋设厂冶炼,还是把石油运回国内冶炼?”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开发石油重要。胡家玉思索片刻,说道:

  “正常来说,理应在本地设厂冶炼,以降低运输成本。同盟会在婆罗洲最为强势,而婆罗洲亦产石油。若形势缓和,或可在婆罗洲设置炼油厂

  “但南洋非帝国领土,在南洋设厂存在诸多不便。为慎重计,理应在帝国境内设置炼油厂。交趾南部即产石油,在此建设炼油厂最为适宜。

  “南洋靠近交趾,从南洋运输原油到交趾冶炼,亦可以降低成本。”

  胡雪岩点点头,认为胡家玉的话还算靠谱,便说道:“石油都是液体,量又大,对运输能力要求很高。我们不管在哪里设厂,都需要准备大批量的船只。”

  这个问题,胡家玉也考虑过。华人在南洋的移民中,很多都从事海上贸易,掌握了很多海船。胡家玉家族,就是靠海上贸易发财的,手下就有一支船队。

  相比于南洋土著来说,华人勤劳贸易,勤俭持家,用不了几代人就能从当地土著中脱颖而出。当时南洋各大土邦,经济贸易基本都由华人控制。

  胡家玉说道:“石油量虽多,却是液体,运输起来比煤炭方便。最关键的是船,最好是能设计一种专门运油的船,船舱中空,全部用来装油。

  “帝国已能制造两三干吨排水量的木船。以三干吨的木船为例,可装载两干吨石油,至少可生产一干吨煤油。初步一算,开采、运输成本都还可控,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

  胡雪岩不由得就想起了杨烜的《海权论》。他只是听别人转述过《海权论》,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按照《海权论》的说法,帝国必将下大力气发展造船业,也必将不遗余力保护海上贸易。既然皇帝已经押注石油,势必会倾力支持南洋的石油事业。

  想到这儿,胡雪岩忍不住问道:“老先生,我们在南洋投入巨资开采石油。如果洋人眼红,觊觎我们的油田,我们该如何应对?”

  胡家玉眼前一亮,对胡雪岩的深谋远虑深为赞赏,说道:“胡先生说得不错,我们要在南洋开采石油,就要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