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2章 小寡妇上坟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持西征战事的太平军骁将韦俊,被杨秀清调回扬州。负责守卫武昌的,是韦俊的弟弟韦志先,被杨秀清封为国宗,提督湖北军务。

  哪知道,这个韦志先完全是个纨绔,被湘军吓破了胆。他放弃了武昌城外的天险,把太平军收缩至武昌城内。

  湘军顺利扫清武昌外围障碍,水陆齐驱,直逼武昌城下。太平军屡战屡败,韦志先失去信心,擅自弃城逃跑。

  主帅一逃,太平军守军崩溃,湘军顺利克复武昌。杨秀清闻讯震怒,不顾韦志先的国宗身份,也不顾韦昌辉求情,下令斩杀了韦志先。

  武昌之战后,湘军略事休整,继续向下游进攻,准备夺取江西九江。要进攻九江,就得先攻克田家镇天险。

  田家镇位于长江北岸,与南岸半壁山共同构成天险。长江流经至此,陡然变窄,宽度仅有五百米,水流非常湍急,且有漩涡,水文复杂。

  此处天险,号称“楚江锁钥”。太平军东王杨秀清认为田家镇为“天国咽喉,上下通衢”,是“最为紧要”之地,派当时的燕王秦日纲主持田家镇攻防。

  秦日纲在田家镇修筑六道铁索,拦阻江面。又在铁索后面设置数座大木簰,木簰高达十几米,犹如一座堡垒,可设置炮位。又在半壁山驻守重兵,防守长江南岸。

  湘军陆师先到,与太平军抢夺半壁山天险。罗泽南亲自带队,与太平军鏖战。秦日纲则亲自坐镇半壁山大营,指挥太平军拼死抵抗,太平军多名国宗战死。

  太平军不敌,最终放弃半壁山天险。湘军陆师占领半壁山天险后,水师战船冒险沿着水流湍急的南岸航行,用大火熔断江面上的铁链。

  湘军水师突破铁链,急棹四十余里,直达长江下游的武穴。然后回船上游,或炮击,或火攻,把太平军水师战船烧得干干净净。

  此役之后,太平军水师一蹶不振,长江上游成了湘军水师的天下。

  湘军接连在武昌、田家镇大胜,一向谨慎的曾国藩也变得轻敌,觉得可以一鼓作气攻下天京。

  没想到,湘军在九江、湖口大败,曾国藩再次投江自杀,被部下救起。太平军则乘机反攻武昌,湘军自此役后分成两部,一部在湖北,一部在江西。

  之后,天京事变爆发,革命军收编太平军。林启荣受命组建步兵第五师,接替太平军抵抗湘军。湘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在武昌、九江与革命军步五师僵持不下。

  靖港、武昌、田家镇三大战役,是湘军成军以来的得意之笔,也是湘军教育官兵的最佳素材。

  尤其是有关靖港之战的戏剧,刚出炉时很受湘军欢迎。这出戏矛盾点很多,高潮迭起。湘军出师就败,曾国藩投水自杀,塔齐布扭转乾坤,鲍起豹冒功邀赏,朝廷明察秋毫……种种情节,极有看点。

  但湘军官兵看得多了,未免有些审美疲劳。与革命军相持一年,毫无战果,湘军士气低落。由于不断扩军,书生出身的营官战死率高,湘军军纪也逐年下降。

  眼下,驻守龙港的湘军,便与巡演的戏班爆发了冲突。湘军里有个哨官模样的人,带人冲上了戏台,骂道:

  “兄弟们在此驻守经年,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戏班,唱的还是老三样,耳朵都要听出茧了。你们为何不给我们表演花鼓戏?!”

  戏班上的押班军官却不知去哪了,只有戏班的班头上前周旋,说道:“老总,咱们是湖北戏班,实在不会唱浏阳花鼓戏。”

  那哨官却很不耐烦,一把揪住班头的衣领,把他拉到面前,穷凶极恶地说道:

  “花鼓戏流传两湖,你怎么不懂?老子要你唱花鼓戏,你就唱花鼓戏。把你们戏花找来,让她唱《小寡妇上坟》,你扮戏里的老流氓。”

  《小寡妇上坟》是花鼓戏里的名作,故事情节也非常鄙陋,讲的是寡妇上坟途中,受流氓长工挑拨,寡妇春心所动,大白天与长工野合。

  这出戏台词鄙陋低俗,动作大胆,情节骇俗,却很受湘军的喜欢。

  班头不从,湘军哨官恼羞成怒,打了他一个耳光。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