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8章 招抚太平军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战斗力以直线速度下降。

  (历史上,湘军名将曾国荃、鲍超、李续宾等人,都曾以数千湘军,抵挡数万名太平军而不败。曾国荃围天京时,以两万孤军掘深壕包围天京,挡住了李秀成二十多万太平军的轮番进攻。)

  除林启荣本部兵马外,唐正才率太平军水营归降革命军,被暂编为海军陆战队运输支队第四联队,也归林启荣节制。唐正才主要负责运输粮草弹药,供给武昌前线。

  林启荣出征之前,杨烜特意通令长江上游各处太平军,要求他们派代表到安庆集会,听从林启荣节制。

  天京以外的各处太平军,一半以上已向帝国投降。比较关键的有四位:

  太平天国国宗提督军务杨辅清,代表东殿,明确表示愿意投降。东王杨秀清和他的两个世子都死于天京事变,杨辅清成了东殿系统地位最高的人。

  杨辅清愿意归降,对东殿各部太平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对帝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杨秀清生前厚此薄彼,东殿太平军大多布置在地理位置紧要的地方,譬如九江、湖口、安庆、和州等战略要地。

  东殿太平军愿意归降后,对革命军日后经略长江中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宗提督军务韦俊,代表了北殿,处境困难,同样愿意投降。实际上,韦俊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唯有投降革命军,不失为一条明路。

  燕王秦日纲,明确表示不愿投降。因他接连战败,大势已去,几近众叛亲离。秦日纲带着残余太平军,包括少量天国文官,逃到了皖南。

  王胡以晄,目前在皖北与清军作战,一向志在反清,在太平天国诸王党争中置身事外。他已经五十出头,身体多病,明确表示愿意服从中华帝国,但试图保持殿军队的独立性。

  大部分东殿太平军,对中华帝国比较拥护。至于其他杂牌太平军,也有渡江到江北做捻子的,也有到皖南山区落草为寇的,于大局已无滞碍。

  令人意外的是,东殿太平军内部先出了幺蛾子:尚书段立刚举旗造反,公开声讨杨烜。

  天京事变前,段立刚被杨秀清派往安徽潜山,也算是杨秀清安插在皖北的心腹。他在潜山聚众集盟,自号“代天都招讨大将军”,妄图以卵击石。

  燕王秦日纲愚忠,不愿投降帝国,却也不敢公开声讨杨烜。王胡以晄,地位与秦日纲相同,尚且愿意臣服杨烜。

  段立刚一个跳梁小丑,竟然也敢螳臂当车,公然造反?是可忍孰不可忍?若都是这样,各地太平军岂不要争相效仿?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杨烜勃然大怒,通令各地太平军,要他们严守本分,不得抱非分之想,妄称独立。

  通令中特意讲明,中华帝国为中国唯一正统,军政府为中国唯一政权。中国境内一切军民,必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