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1章 兵临城下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烜起兵造反时,选择以两广为根据地。就当时的情势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两广北有五岭,南有海洋,自成一片天地。这样的地形易守难攻,适合孕育新生的割据政权。但再往后,当新生政权发展壮大之后,这样的地形反而不利于扩张。

  在晚清以前的历史上,在农业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大背景下,以两广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从来都是偏安一隅,鲜有成就大业者。

  晚清之后,国民革命军以广东为根据地,誓师北伐,取得了成功,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那时已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已经建有粤汉铁路、湘桂铁路,可以轻松突破五岭的地理障碍。

  对于杨烜来说,这并不具有参考性。没有铁路,灵渠又尚未建成,革命军就不能快速地调动军队、补充军械给养。从两广北上湖南、江西,也就缺乏可行性。

  可资参考的,是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1842年,期间英军动员了25艘战舰、15艘蒸汽舰船、60艘运输船,另有医院船、测量船、侦察船、补给船等。

  得益于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军从万里之外远征满清,先克广州,然后走海路北上,在厦门、定海、宁波、上海、镇江等沿江沿海重镇都有战斗,一路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而英军的总兵力,战争爆发时才四千人左右,战争中增加到七千人。战争末期,为逼迫满清投降,英军增兵至两万人。

  越国海陆军总人数已经接近十五万人,远远超过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投入的兵力。除去散布各地的守备兵力外,革命军可动员至少十万人北上作战。

  越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军,却也能够模仿英军,走海路直趋天京。但从福建到天京,需跨越东海、黄海,再溯长江而上,足有数千里水路。

  革命军征服越南、台湾,都曾动用海军跨海作战,但实际作战距离不远,都在一千里以内。

  这次作战,显然将比征越、征台更为复杂,持续时间更长。为慎重起见,根据杨烜的指示,革命军总司令部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北伐作战方案:先易后难,先东后西,直至占有东南各省。

  革命军北上,主要将遇到三股敌人,根据力量强弱,由高到低为湘军、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太平军。

  太平军遭遇信仰危机,必将发生分化。据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太平军将归顺革命军,最多有三分之一的太平军有可能激烈抵抗太平军。

  因此,革命军的主要敌人为清军江南江北大营、湘军。

  江南江北大营弱于湘军,配置在天京以东,将成为革命军的优先打击对象。

  北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作战。

  第一阶段,从福建北上浙江、江苏,重点打击清军江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