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8章 箭在弦上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天王颁旨施行。

  东王杨秀清威望极高,又能天父下凡,故东王请旨,天王洪秀全从不反驳。杨秀清自然不会亲自向洪秀全请旨,而是由陈承瑢居中传达。

  天京事变之前,陈承瑢在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左右奔走,居中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佐天侯陈承瑢,堪称是太平天国政权与神权的调和剂、润滑油。

  他最大的本事是,既能被杨秀清倚为心腹,又能得到洪秀全的信任。遍观太平天国,唯有陈承瑢能做到这一点。

  可以说,没有陈承瑢的支持,洪秀全根本就诛杀不了杨秀清。而陈承瑢,才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

  眼看洪秀全灰心丧气,陈承瑢兵行险着,向洪秀全告密,诬告杨秀清谋反。陈承瑢是东殿官长,说得有鼻子有眼,洪秀全深信不疑。

  陈承瑢又自告奋勇,愿意居中策应,辅助洪秀全诛杀杨秀清。

  洪秀全可以容忍杨秀清飞扬跋扈,可以容忍杨秀清抢他的女人,却不能容忍杨秀清谋反。

  这是洪秀全的底线。若让杨秀清谋反了,洪秀清置于何地?他还能安居天王府吗?还能在三千后宫佳丽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吗?

  当时,杨秀清正在酝酿“规取江北,长驱苏杭”的新战略。秦日纲本在丹阳、金坛一线督师,试图扫清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残余势力。但他能力一般,连一个小小的金坛县城都攻不下。

  江南、江北大营是清军最后的精锐,在三个月前被太平军攻破。但此役中,太平军歼敌不多,只是把两大营从天京近郊赶了出去。

  清军两大营实力仍在,并未伤筋动骨,很快又在丹阳、金坛、常州等地建立了新的防线。

  杨秀清的计划是,调秦日纲溯江而上,率部经略江北;秦日纲走后,调韦昌辉东下,代替秦日纲打击清军江南大营残余力量。

  秦日纲、韦昌辉都是佯攻,目的是为了牵制清军,掩护石达开。豫王胡以晄将率领主力,长途奔袭防御空虚的苏浙。

  历史上,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正是以杨秀清“规取江北,长驱苏杭”的遗策为蓝本。

  只可惜,这条战略根本就未得到落实。

  杨秀清调兵遣将谋取苏浙,却为洪秀全诛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若没有杨秀清的调令,韦昌辉根本就不能率兵勤王!因为沿江关卡都是东殿大将,计有:

  驻军江西湖口的东殿左三十一承宣使黄文金、驻军孤山的东殿七十一承宣赖桂英、驻军东西梁山的东殿五十二承宣陈某、驻军芜湖的东殿五十四承宣陈承瑚、驻军湖北武穴的东殿工部一尚书莫思兴、驻军安庆的东殿吏部二尚书侯淑钱等。

  韦昌辉要想率军进京勤王,就算他能通过这些关卡,也不能保守秘密,势必会杨秀清侦知,进而加强戒备。

  杨秀清为天国殚精竭虑,洪秀全却不顾大局,利用这次调兵诛杀杨秀清。他当即立断,写下一封密函,通过陈承瑢送给韦昌辉,要韦昌辉起兵勤王。

  陈承瑢一再请求洪秀全书写密诏,但洪秀全也是个老狐狸,只写了一封密函,只发给韦昌辉一人。

  天王诏旨极难伪造,从起草到颁布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程序,印玺及供书写用的黄缎都是天王专用之物。密诏亦同,一旦事泄,洪秀全无以自保,更难辩解。

  按,据张汝南所撰《金陵省难纪略》记,洪秀全发给韦昌辉的正是密函,而非密诏,合乎情理。

  洪秀全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杨秀清总揽天国朝政,东殿骨干遍布天国。一旦株连太广,势必动摇天国根基。因此,洪秀全在密函中特意写明,只杀杨秀清,以及他的兄弟杨元清、杨润清、杨转清三人,其他人概不追究。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到了约定日期,韦昌辉还没影子,陈承瑢怎不着急?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