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6章 进军台湾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尖刀连,冒着炮火逼近清军炮台,与清军短兵相接。清军与革命军远距离对射火器,尚能差强应付。一旦短兵相接,清军不敢白刃战,或投降,或逃散。

  澎湖是串列岛,四面环海。惊散逃窜的清军败兵,无路可去,最终只得投降革命军。

  澎湖厅同知,也是个识时务的人,随即奉上公印,向革命军投降。

  清朝的厅,与州县一样都是基层行政机构。但厅往往设在偏远的地方,时设时变,其主官称为“同知”或者“通判”。

  在正常的州县里,同知、通判都是左贰官,隶属于知县、知州。厅同知,或者厅通判,却是掌印的正官,只是其官阶低于知县、知州。

  第二天,杨国瑞登陆澎湖,在澎湖设置行辕,布置对台战事。征台军总人数还不足一万,杨国瑞打算先抚后剿,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下午,他正在与幕僚推敲军报,主要是汇报澎湖之战的经过,以及下步对台策略。另有一个“夹片”,报告在清军中发现了怡和公司生产的火炮,请军政府酌情调查。

  与清朝一样,越国奏折制度里也区分正文、“夹片”。正文里不便叙述的隐秘事项,常常附在夹片里。

  亲兵来报,说澎湖厅同知求知,愿意献计攻占台湾。杨国瑞求之不得,当即传令接见。

  澎湖厅同知姓林名肃,举人出身,为人颇有见识。一见到杨国瑞,倒头就拜,说道:“大帅兴义师解放澎湖,敝人未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任由清军布置防御,罪过罪过。”

  杨国瑞笑笑,说道:“先生是文官,不负责军事,不能节制清军,我不怪你。听说先生满腹经纶,不知有何见教?”

  林肃见杨国瑞彬彬有礼,大为好感,说道:

  “敝人祖籍福建漳州,从小在台湾长大。听说革命军解放漳州,秋毫无犯,昨日打下澎湖,又军纪严明,毫无扰民滋事之举。敝人感慨不已,愿为大帅献计,助大帅早日夺下台湾。”

  林肃谈吐不凡,杨国瑞深感兴趣,把他延为上宾。却听他继续说道:

  “台湾孤悬海外,与大陆若即若离。台湾百姓多为福建、广东的移民,对满清离心离德。康熙六十年,朱一贵在凤山县发动起义。乾隆五十一年,天地会林爽文在彰化县发动起义。

  “这两大民变规模很大,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台湾常有民变。民变之外,又有高山生番与汉人垦民之争。汉人开垦田地,侵占高山族领地,彼此攻伐不断。

  “所以,朝廷常常视台湾为化外之地。庸碌的官员胆小怕事,倦于政事。胆大的官员则以土皇帝自居,大肆聚敛。台湾各地,也形成了若干个世家大族。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大帅征台必将一帆风顺。”

  这个思路,倒与杨国瑞不谋而合。林肃熟悉台湾的情形,向杨国瑞介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