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7章 杨国桢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革命军进攻福建,他必会率领福州八旗,与革命军血战到底。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流干最后一滴血,好教世人知道,八旗绝非孬种。

  至于如何部署军事,瑞麟实无良策。他与徐师爷商量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沿袭旧策,应付咸丰的逼问,即集中精锐保卫福州,以绿营兵分守各处险隘,再发动地主团练遍地开花。

  第三件事,最令瑞麟感到困惑。军机处要求瑞麟把前任闽浙总督杨国桢,槛送至杭州,由浙江巡抚黄宗汉严加看管。

  杨国桢是杨烜的叔父、杨遇春的二子。他文武双全,精明强干,很受杨遇春的偏爱。杨遇春死时,把“昭勇侯”的爵位传给了杨国桢。

  1850年,杨烜在广州发动起义。杨国桢当时担任闽浙总督,受杨烜牵连,被褫夺“昭勇侯”爵位,革职留任。

  杨烜羽翼渐成,杨国桢也不断受到打压,如今已经革去一切职务,按待罪官员处理,被软禁在闽浙总督署内。

  满清以例治国,如何处置杨国桢,却无例可循。杨烜起事谋反,理应株连九族。但杨国桢毕竟袭封过昭勇侯,又做过闽浙总督,清廷并不敢诛杀诛杀杨国桢。

  咸丰一度想派杨国桢游说杨烜,劝说杨烜归顺朝廷。但形势日渐明朗,杨烜已有问鼎天下之志,若让杨国桢做说客,说不定他会顺便投了杨烜,再把清廷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杨烜。

  若把杨国桢遣送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又怕杨国桢乘机联络杨氏余党,谋反归顺杨烜。于是,这几年来,杨国桢一直留在福州,被闽浙总督软禁在总督署内。

  不过,像瑞麟这样的聪明人,自然知道囤积居奇的道理。瑞麟对杨国桢颇为礼遇,并不把他当作囚犯,而是好吃好喝伺候着。

  徐师爷反复揣摩着廷寄中的语气,觉得清廷下令把杨国桢槛送杭州这件事,里面大有文章。他思索良久,对瑞麟说道:

  “杨国桢这件事,恐怕还是浙江巡抚黄宗汉在捣鬼。杨国桢在我们手里,总归会让杨逆心存几分顾忌。若把杨国桢交给黄宗汉,黄宗汉手里有了凭恃,就能与杨逆暗通款曲。”

  闽浙总督有权兼管福建、浙江两省军政事务,却无权节制浙江巡抚。黄宗汉为人阴鸷强悍,又有军机大臣彭蕴章做奥援,一向不把瑞麟放在眼里。浙江的事务,黄宗汉也不容瑞麟置喙。

  黄宗汉勇于任事,在团练、筹饷、漕运等方面屡有创议,很得咸丰的信任,“圣眷正隆”。瑞麟自知斗不过黄宗汉,便问徐师爷道:“然则计将安出?”

  徐师爷捋捋胡须,说道:“既有上谕,咱们不便公然抗旨。不过,杨国桢奇货可居,不能轻易放他去杭州。咱们就说杨国桢身染重疾,不堪行旅劳顿,先拖着不放。”

  瑞麟点点头,说道:“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