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0章 灵渠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几任河道总督倚重,对此颇有经验。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灵渠连通的是湘江和漓江。湘江航道地势低,江水丰沛,由南向北流。漓江航道地势高,江水不如湘江丰沛,由北向南流。

  “灵渠的作用,就是把湘江的江水抬高,使之流向漓江。这就意味着,江水不再往低处流,而是向高处流。

  “湘江与漓江,支流繁多,最近的地方只有几公里,但落差太大,有十余丈的高差,也就是三十多米。灵渠所在的位置落差较小,为了减缓水势,特意修成弯曲的形状,共长三十多公里。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为了克服落差,就要使用陡门,也就是船闸,逐级抬高水位。这是灵渠最关键的设施,共有三十六处陡门。

  “除了陡门,还有分水的铧嘴,拦河的天平、堰坝,无不巧夺天工,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修浚灵渠,就是要拓深航道,加大水量,使之可以通行大吨位的船只。”

  杨烜大致理解了,对邓县长的回答表示满意。不过,他更关心修浚灵渠的结果,便问道:“完成这期工程后,可以全年通航两百吨的货船吗?”

  邓县长非常谨慎,说道:“灵渠连接的都是湘江、漓江的源头,分别是海阳江、大溶江,本身流量有限。而兴安县雨量较为集中,春夏雨水较多,秋冬较少。

  “因此,春夏两季为灵渠的丰水期。修完灵渠后,春夏丰水期肯定可以通行两百吨的货船。秋冬水量少,我们准备在大溶江、海阳江上游修筑水库,随时调节灵渠水位,庶几可以通航大吨位货船。”

  杨烜点点头,勉励邓县长道:“靳辅是治河名臣,治河三十余年。你祖上既是靳辅的幕僚,想必对治河必有心得。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修筑灵渠事关国计民生,你要拿出全部本事,把这项工程干好。”

  邓县长连忙应允。

  众人来到铧堤,又称铧嘴。此为灵渠的枢纽工程,用大型条石砌成,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将湘水引进灵渠,设计得非常巧妙。

  邓县长在一旁介绍说:“湘江流过铧嘴,三分江水入南渠进漓江,七分江水入北渠导归湘江。这座铧嘴是秦人在两千年前修筑的,至今稳如泰山。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至今最近修浚灵渠,我们才发现个中秘密。原来,秦人用松木纵横交错,夯实后插放在坝底。松木之上,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真是巧夺天工。”

  杨烜笑笑,说道:“秦人在两千多年前,尚能完成如此大的工程,福祉泽及后人。我们今日已有蒸汽机,已有钢铁、煤炭,岂不更应把灵渠修好?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邓县长很受触动,立志要把灵渠修好。

  杨烜问及夫役问题,岑毓英便不让邓县长说了,抢着答道:

  “修浚灵渠主要以广西守备师工兵营为骨干,吸收了两千多个民兵,另有一万一千多个流民,合计共有青壮年劳动力一万四千人,足以满足工程所需。”

  革命军统一两广后,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又大力开垦荒地,基本解决了流民问题。修灵渠的流民主要来自湖南,因湖南民生凋敝,特来广西讨生活。

  流民问题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满清对流民问题也极为重视,想方设法阻止流民迁徙。

  杨烜却深知,解决流民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工业化。暨南军政府正在大兴工程,包括修建铁路、疏浚运河等,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流民只求温饱,不求津贴,越国也对流民问题持以包容的态度。所以,灵渠工地上的流民对杨烜感恩戴德,工作颇为卖力。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