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9章 牵出大案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烜决定东进闽、浙,时间则定在了半年之后,也就是1854年1月。他之所以把作战时间定在半年之后,实有多种考虑:

  革命军要做好充足的作战准备;要耐心等待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要等待杨秀清抽调太平军,发动东征战役;1月临近农历春节,满清官府会结束一年公务,例行“封印”……

  杨烜也在广州呆了一年时间,久静思动,准备巡视边疆,一面了解越国基层形势,一面出外放松心情。临走之前,他接连发出多道命令:

  军政府要大力整肃官僚队伍,改善官场风气;革命军陆军要肃清匪患,把政权建至乡一级;交趾军政府要着手政权建设,推广汉语教学……

  忙完这一切,他终于空闲下来,带上两千近卫师官兵,一路向西行进。

  正是7月,广东的夏天格外炎热。杨烜乘坐着一艘最新式的铁甲舰,在船舱里热得大汗淋漓。

  铁甲舰是新生事物,已在白藤江之战中通过了实战检验。尽管如此,很多水兵仍不喜欢铁甲舰。其中一条原因,便是铁甲舰通风条件差,船壳吸热,简直像个大蒸笼。

  尤其是轮机舱和甲板,轮机舱温度可达四十多度,甲板在太阳炙烤下更是热得烫脚。

  钢铁容易吸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历史上,铁甲舰取代木质战船,成为各国海军的主流战舰。但直至二战时,仍有不少木质战舰活跃在海上。

  当时各国航母,就经常使用木质甲板。毕竟彼时战机性能有限,对甲板要求不高。木质甲板不吸热,又能满足飞机起降,成为航母甲板的重要材料。

  杨烜所乘坐的铁甲舰,是一艘200吨级的新下水的试验型战舰,定名为1853式炮艇。较之前的50吨级铁甲舰,这艘试验舰的吨位、火力、航速、机动等性能都有提升。

  杨烜这次巡边,正好以它为座舰,一来可以检验战舰性能,二来可以打消水兵对铁甲舰的顾虑。连越王都乐于接受新式铁甲舰,都能承受船舱里的高温,水兵们不更应该接受它吗?

  除了试验新战舰,杨烜还带了两千近卫师官兵。他们将开赴桂北,支援广西守备师,彻底打垮王錱部湘军。

  第一天,杨烜在肇庆市停船。以铁甲舰的航速,完全可以到达广西梧州府。

  但近卫师官兵大部走陆路,行军速度缓慢,杨烜要在肇庆市等他们。再者,海军也能抽时间测试这艘新下水的1853式炮艇。

  谁知刚到肇庆,就遇到一桩大案,杨烜不得不停留下来,在肇庆盘桓数日。

  肇庆是粤西大城,濒临西江,地处两广交通要道,商旅十分发达。杨烜到肇庆后,肇庆方面的军政官员自然出城迎接。他在铁甲舰上闷热不堪,也想借机到肇庆视察一番。

  三年前,杨烜扯旗造反,从广州开进广西,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