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身陷囹圄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源,可见他权势之大。

  院外又传来一阵枪声,声音更为清脆。李寿春听得出来,这是来复枪的声音,却与洋人的来复枪枪声又有区别。洋人的来复枪枪声更为沉闷,而枪声清脆则意味着来复枪的射程更远、射速更快。

  太平军最不缺的就是钱,也很重视洋枪洋炮。但在清军封锁下,太平军采购军火非常困难。

  正常情况下,一支洋人产的来复枪,在上海洋行的价格在二十银元至三十银元不等。折合成法币,就是二十元至三十元。折合成白银,就是十四两白银至二十一两白银。

  但清军封锁得严,各国也“严守中立”,太平军只能花高价,从洋人走私商里采买军火。一支二十多元的来复枪,有时竟要卖到一百银元。尽管这样,依然是有价无市。

  洋人的来复枪,也都已经开始使用铜帽底火,有纸壳子弹,也有金属壳子弹,也即金属定装弹。太平军不能生产铜帽,更不能生产金属定装弹,采买子弹又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所以当时的清军,不管是绿营还是湘军,根本就装备不起来复枪。直到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淮军,帮朝廷守住上海,才有了上海海关的收入,才开始大规模购买来复枪。

  太平军实行圣库制度,不给士兵发军饷,经费更为充足,却一直缺少采购军火的渠道。历史上,直至李秀成二破江南江北两大营,夺占苏浙后,才跟洋人接上了头,太平军才开始大规模采购洋枪洋炮。

  现在,太平天国在天京东侧只有扬州、镇江两座孤城。这两处繁华的大城,自然由杨秀清的东殿大将负责镇守。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平军要采购军火,自然要通过扬州、镇江的东殿守将。买到军火后,自然先装备给东殿部队。

  这正是杨秀清的算计,也为李寿春所深知。然而,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扬州、镇江地处大运河咽喉,威胁苏南上海,清军必然要拼命反攻。

  清朝在长江南北设置江南、江北两大营,集中了十余万精锐,东殿部队在此难有作为。反倒是西征战场上,清军力量薄弱,韦俊等北殿部队如鱼得水,接连攻城略地。

  尤其是韦俊,虽只是个国宗,却才能杰出,功劳盖过了燕王秦日纲、??王胡以晄。他做事果断明决,让弟弟携带四十余万两白银,穿越敌占区去越国购买军械,确有过人的胆量。

  若让他买到了先进的枪炮,韦俊岂不要更加嚣张?北殿岂不更加得势?此消彼长之下,岂不是北殿升东殿降?

  李寿春越想越不是滋味,恨不得立马写封密信,撺掇杨秀清贬抑韦俊。

  突然,“咚咚咚”几声闷响,显得是某种小炮在射击。

  李寿春心烦气躁,来到屋外。却见门口的卫兵正探着头,透过门缝往外望。

  李寿春趁他们不注意,闪到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