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狡诈的普提雅廷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座岛屿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历史上的阴谋家-曾任俄国驻华公使的普提雅廷。

  现在是1853年,列强注意力正集中在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战争正式爆发于1853年10月,结束于1856年3月。战争刚结束没多久,英法两国便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于杨烜来说,现在是1853年,正是越国发展的大好机遇期。按照历史推演,到了1856年,英法俄等国将把战略重心转移至中国。

  到那时候,列强一定不会坐视中国强大。他们再来干涉中国内政,必将带着精兵强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口头抗议了。

  既然普提雅廷表现出了善意,杨烜明知有诈,也只得虚与委蛇,说道:“公使先生,我和您一样,期待两国之间能够建立更进一步的友谊。

  “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几十年前,法国拿破仑皇帝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俄国联络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牵头成立神圣同盟,最终击败法国,重建欧洲秩序。

  “《四国同盟条约》和神圣同盟,是维护欧洲秩序的坚固柱石。令人遗憾的是,圣地问题、东方问题一直困扰着欧洲各国。

  “这一次,各国在克里米亚地区出现分歧,以致剑拔弩张。本王认为,各国都有自己的立场,都应保护自己的利益,都有理由做出坚决有力的行动。”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除了火上浇油,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听了这话,脸色顿时一变。英国公使文翰也变得凝重起来,盯着普提雅廷看。

  西方有句谚语:“剥开一个俄国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脉”。

  俄罗斯罗曼诺夫皇室拼命与欧洲王室联姻,拼命向欧洲靠拢,却始终不被欧洲列强接纳。不管俄国人有多努力,欧洲人始终视其为“白色蒙古人”。

  这自然有着地域上的偏见,但俄国人对领土的偏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令自命高人一等的欧洲人深为不齿。

  此外,“东方问题”就像幽灵一样,盘旋在19世纪的欧洲,不时浮出水面,成为欧洲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

  东方问题是欧洲外交上的专有名词,“被用来概括在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它被假定即将瓦解中所造成的各种国际问题。

  马克思形容东方问题为“无法解决的问题”、“无尽的困难之源”,并把东方问题形象归结为“对土耳其怎么办”。克里米亚战争就是东方问题的直接产物,也是东方问题的一个高潮。

  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邻近,对克里米亚地区早已垂涎三尺。但如此一来,俄国势必打破欧洲秩序,严重影响英法奥等欧洲强国的利益。

  长时间的外交斡旋均告失败,克里米亚局势已成僵局,俄国已经下定决心与土耳其开战。而英法则明确表态支持土耳其,派出军事代表团支援土军。

  形势剑拔弩张,克里米亚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这场战争,将成为近代第一场世界战争,也标志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越国虽然是个新成立的小国,但对孤家寡人的俄国来说,依然是个值得争取的伙伴。

  众所周知,越国的炼钢技术独步天下,就连英国都不能与之匹敌。若能获得越国的炼钢技术,俄国就能在即将到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增加实力。

  当然,这是不切实际的。越国对自己的炼钢技术封锁甚严,钢产量自己还不够用,只对外出口少量高附加值的钢制品。

  俄、越两国相隔万里,彼此缺少利益往来。杨烜和普提雅廷互相说大话,互相开空头支票,原因尽在于此。

  杨烜渴望获得各国的外交承认,哪怕是他不喜欢的俄国,也同样值得争取。但他知道,俄国与满清接壤,在满清的利益大于在越国的利益。以普提雅廷之精明,决不会得罪满清,交好越国。

  此外,俄国不讲信义,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李鸿章在晚清时费尽心机结盟俄国,对抗英日同盟。事到临头,俄国却抵赖,毫无廉耻可言。

  会谈无疾而终,看似牢不可破的外交坚冰,很快也将被打破。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