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7章 提议建交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顺天府留给大南国,使大南国继续传承下去。

  “对于交趾的地位,我们早已做过阐述。我们认为,交趾省行中国文化,用中国汉字,百姓皆为汉族后裔,自古就是中国故土。

  “征越军收复交趾,与英国征服印度、缅甸绝不相同。打个譬方,就好像是以前家里丢了东西,满清没能力把它讨回,征越军把它讨回来了。这其中,不存在侵略之说。

  “征越军不会也不试图改变中南半岛局势。我们尊重英国在印度、缅甸的利益,也尊重各国在东亚的利益。所以,本王特意允诺,待交趾局势稳定后,我们就开放交趾,各国商人均可在交趾做生意,如同在广东一样。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不久之后就要摆脱太平天国,日后必将取代满清。我们期待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诸位何不早日弃暗投明,与越国建立友好关系,与那顽固、愚昧、不可理喻的满清断绝关系呢?”

  杨烜直言不讳,邀请各国建交,令在场的各国外交官心生憧憬。

  满清咸丰皇帝是一个思想异常顽固的人,列强无法与之展开平等对话。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咸丰说一不二,满清与列强也毫无互利合作的可能。

  传统华夏以天朝上国自居,实施朝贡外交体系,毫无近代外交概念。在清朝皇帝眼里,外国要么属于藩属,要么属于蛮夷,怎么可能与之平等对话呢?

  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遣使来华请求通商。满清政府误认为英国是来进贡的,又因为对方不肯下跪,两次都不欢而散。

  乾隆、嘉庆两帝虽然不懂近代外交,毕竟还亲自接见了英国使臣,即1792年的马戛尔尼、1816年的阿美士德伯爵。

  马戛尔尼访华时,清朝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但马戛尔尼见多识广,从骄奢淫逸的官僚阶层、穷困不堪的农民阶层、落后的科学、军队中看出了康乾盛世背后的隐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像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战舰,即使不会立即沉没,最终也会在海岸上粉身碎骨。”

  1840年,英国人果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从此之后,满清皇帝天朝上国之梦开始破碎。

  乾隆、嘉庆还有些许自信,敢于接见洋人。道光、咸丰皇帝都很惧怕洋人,从来不敢接见洋人。

  道光帝不愿接见外国公使,反而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导致清朝在对外事务上非常被动。地方督抚也有样学样,譬如两江总督便把外交事务推给上海道台。一国外交大权,竟交给一个地方官员办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咸丰从道光帝手中接过帝位时,只有二十出头。年轻人本该思想开明,咸丰帝却异常顽固,拒绝接见洋人,对外国大使当面呈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