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3章 鼓励教育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军政府拨付以外,杨烜还允许社会资金参与办学,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以及科研院所上面。

  这主要是参考了清末新政。清末时,清廷为了挽救覆亡的命运,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其措施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要大胆许多。

  然而,满清积重难返,很多新政都是虎头蛇尾。唯有教育改革,却颇具实效,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廷为了推广新式教育,毅然废除了科举制度,反过来鼓励读书人出国留学,鼓励各地兴办新式学校。

  地方士绅对此非常积极,出钱出力兴办新式学堂,资助读书人出洋深造,是清末新政中少有的现象。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清廷明确规定,出洋留学者,从新式学堂毕业者,可以按照科举制度授予功名,直接当官。

  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不用像传统科举那样十年苦读,无需到战场上赚取军功,也不用花费巨额价钱捐纳官职,深受地方欢迎。

  杨烜为了推广现代教育,同样鼓励士绅兴办教育。但清末新政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特别是日本留学生,成为反清意志最为坚决的团体,在辛亥革命时给了满清致命一击。

  杨烜自信军政府代表着华夏之未来,不怕学生造反。但为了减少阻力,为了凝聚人心,他对士绅参与兴办教育采取了必要的限制。

  士绅可以出钱资助职业教育学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高等院校,甚至可以独资设立职业教育学校。但这类学校应当使用军政府审定过的教材,接受军政府的监督。

  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接受军政府教育局的定期考核,严格遵照军政府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得到提高,享有与官吏相对等的待遇,成为社会尊敬的职业。

  学生毕业时,应由军政府教育部门组织考试,经军政府认定合格,才能发给毕业证,安排其进入军政府入职。

  军政府与满清政府不同,采用现代政府架构,各级官吏编制数远高于满清政府。加上黑旗军正在开疆拓土,军政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很大。

  种种因素叠加,使得两广境内的士绅对于举办教育非常踊跃。

  有些传统士绅抱着“重农抑商”的落后思想,对军政府发展现代工商业抱有敌视。但是,军政府大办教育,却得到他们的一致拥护。各种新式学堂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岭南大地上。

  黄埔船政学堂,便是一所备受瞩目的新式学堂。

  今天,是黄埔船政学堂成立之日,邀请了杨烜过来剪彩。

  这对杨烜来说,固然不像为征越军授衔、参加海军学堂毕业式来说那样重要。但对船政学堂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必须博一个好彩头。

  现在已是下午,要是太阳落得太低,或者干脆落山了,剪彩仪式就不庄重了。

  杨烜只得匆匆离开海军大学堂,赶去参加剪彩仪式。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