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章 招安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九十三个编制。

  “总兵”和“道员”都是朝廷名器,必须经皇帝旨准方得上任。

  杨烜一介白身,年轻时捐了个“生员”的功名。他占了三水城,开口就要“总兵”、“道员”,就是两广总督徐广缙也不敢轻易答应呀。

  使者见杨烜狮子大开口,支支吾吾的不敢应承,推说要向上峰请示,再回复杨烜。

  杨烜脸色一变,说道:“我父亲被教民害死。据我查证,此事表面是教民作崇,背后实有广州将军穆特恩指使。徐制台若有良心,就应当彻查我父亲的死因,参劾穆特恩。

  “若徐制台能把此案的罪魁祸首穆特恩绳之以法,若能把我父亲的冤情洗刷干净,我甘愿投降徐制台,任由徐制台发落。”

  广州将军穆特恩和两广总督徐广缙都是从一品的大员,表面上看似平级。

  但穆特恩是满人亲贵,是满人中少有的猛将,颇受道光皇帝倚重。徐广缙只是一个汉族文官。这里面的亲疏内外一目了然,也使得穆特恩的地位隐然高于徐广缙。

  徐广缙这个官场老狐狸,怎么可能会为了杨烜而得罪穆特恩,进而得罪满洲贵族呢?

  谈判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使者要走,杨烜却一再挽留,把他软禁在三水城。

  杨烜尽可能显示出愿意谈判的诚意,骗他说要接受招安,却尽提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要求,令使者摸不清杨烜的真实态度。

  广州城内外,接二连三的新闻引爆了舆论界。

  杨国佐身为名将杨遇春的长子,却被教民害死。杨烜为父报仇,先是大闹教民营,继而起兵造反,攻占三水县城。

  纵观大清两百多年历史,这些新闻都堪称绝无仅有。

  尤其是,杨烜放出风声,声称满人广州将军穆特恩参与教案,自己起兵造反只是为父报仇。这使得整件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使杨烜获得时人的同情。

  满汉之争乃是满清官场禁忌。杨烜造反背后牵涉到满人亲贵,使两广总督徐广缙不得不付出十二分的小心。

  城外官军不敢贸然进攻三水城,顿兵城外无所事事。

  杨烜趁官军无所作为,派苏三娘在城外西江上收集船只,招募船夫,筹建水营,活动十分频繁。

  官军缺少战船,只当作没看见,夜夜笙歌,以祸害乡里为能事。

  杨烜一边与使者虚与委蛇,一边加紧募兵、筹饷。

  一个意外之喜是:广州至臻堂总部派来了两百援兵,由“白扇”陈虹统领。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