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章 夺占三水县城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清疆域辽阔,至道光时,尚有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要维持这样广阔的国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国防力量。

  满清的正规军主要由八旗和绿营组成。八旗有二十一万人,绿营有六十二万人。八旗部队在顺治、康熙年间便已衰弱,到了乾隆年间更是一触即溃,战斗力下降惊人。

  自乾隆时,绿营取代八旗,成为满清最为倚恃的正规军。

  但是,绿营身上也有很多弊端:

  一、绿营兵皆为世袭,军饷太低,养活不了家人,社会地位很低。

  二、除了作战之外,绿营还要承担缉捕盗贼、巡视河堤、守卫监狱仓库等任务,任务负担较重。

  三、绿营的武器、战马,包括训练中消耗的弓箭、弹药等都由绿营负担,从绿营军饷中扣除。为此,绿营兵对训练并不积极,甚至非常抵触。

  四、若有大的战役,清廷习惯性地抽调各地绿营兵,交由某个武将指挥。武将之上,又要设置一个文臣出身的钦差大臣,总领兵权。由此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绿营也蜕化严重,丧失了战斗力。为了对付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回民起义等民变,朝廷又创造性地发明了团练武装。

  团练武装由地方经办,经费由地方分担,朝廷不必承担全部军饷。战事结束之后,团练便告解散,官府并不负责安置团勇。

  这种临时性的武装,可以有效节省军费。但由此又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团练解散后,失去生计的团勇走投无路,大批量地加入天地会。他们经历过战争的历练,熟悉兵事,组织程度高,对官府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例如,纵横两广内河的天地会艇军,其骨干便来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团勇。除了艇军,两广境内的“广马”、“西马”等天地会武装,其骨干大都参加过第一次鸦片战争。

  所谓“广马”,是指发源于广东本地的天地会武装,后在官军打击下逃到了广西。

  所谓“西马”,是指发源于广西本地的天地会武装,一直在广西本地开展武装斗争。

  1850年,满清正规军虚弱到了极点。

  就连三水县城来说,城内编制有四十多个绿营兵,城外设有一个巡检司,编制八个绿营兵。这就是三水县境内的所有清军正规军。

  一个乡下土财主陈忠浩,尚且还豢养了两百个团勇呢!一个三水县城,竟然只有五十多个训练废弛的绿营兵。

  满清基层统治之空虚,皇权之旁落,由此可见一斑。

  杨烜没有把握强攻陈家堡,却有足够的信心攻打三水县城。他和杨田带着五名战兵,冒充成商人,大摇大摆地来到三水县城东门。

  东门处只有三个绿营兵,正在懒洋洋地盘查行人。

  绿营兵军饷很低,普通守兵每月军饷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