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 浮出水面_女穿男:世家庶子成长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封来自永宁宣抚使奢西的奏折,上面详细介绍了洋芋这种作物的各种基本信息,以及在西南范围内的种植情况。把顾云霁是如何找到的洋芋,又是如何通过范黎购买良种、并在叙州府推广的过程描述得清清楚楚。

  而奏折的书写时间,是在今年五月。

  顾云霁不是傻子,洋芋若是真能在整个大夏种植开来,朝廷认识到其高产之后,头一个引种推广的人肯定要算首功。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情,顾云霁可以不在乎个人的得失,但不在乎,并不代表旁人就可以去偷甚至抢属于他的功劳。

  早在蜀中还处在旱情之中时,顾云霁就彻底认清了严正谦和陈循洲这两个人,特别是严正谦,虚伪自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想要他们规规矩矩地按照程序,如实书写顾云霁和范黎在洋芋一事上的功劳并层层上报,简直是做梦。

  然而顾云霁只是一个六品通判,没有资格直接上奏中央,景丰帝性格多疑,若是走自家堂叔这条路,说不定又会招惹非议,导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顾云霁决定将这件事拜托奢西去做。

  奢西是永宁宣抚司的土司,从层级上来说,宣抚司和布政使属于同级,她可以直接上奏给景丰帝。而且顾云霁和她接触下来,发现她是个聪明且明事理的人,又和顾远晖有旧,应当是比严正谦等人可信任得多了。

  当初顾云霁主动将洋芋和辣椒给予奢西,除了是想造福彝人百姓之外,也是想顺带卖奢西一个人情,为自己留个后手。

  果不其然,在顾云霁去信委婉询问洋芋在宣抚司的推广情况时,奢西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转头就写了奏报给景丰帝,以第三方的客观视角,将洋芋一事上呈中央,既合乎规制,又避免了功劳被抢占。

  而景丰帝这边,发现洋芋最早出现在叙州府,却不见四川的官员上报,而是临近的土司上报,就知道其中必然有很多难以外道的弯弯绕绕,四川官场这池浑水内,说不定藏着大鱼。

  所以他一面将洋芋的消息压下来,只暗中让人试验种植;另一面借旱情之由,派特遣使钱逊去蜀中,查看当地情况。

  为了更好地验证奢西所言,景丰帝还特意没有跟钱逊提及洋芋,对方呈上来的奏报却有大量关于洋芋的篇幅,可见奢西说的都是真的,四川官场确实不简单。

  如今,这浑水中的大鱼终于浮出水面了。

  景丰帝看着冷汗淋漓的蒲廷南,语气冰冷:“洋芋分明是顾云霁特意托人在西洋商人那里打听,费了不少功夫才找到的,为了购买良种在叙州府大量种植,一个名叫范黎的徽派商人还捐了足足五千银子!”

  “怎么到了你蒲廷南的嘴里,就成了商人‘偶然’带进叙州府,百姓自发种植的了?抢功揽功的人朕见得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