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 卧榻之旁人拿刀_汉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慈斗将,完全是为了拖延时间,现在麾下将士皆出山谷,与太史慈兵力不相上下,此时单打独斗失去了意义。

  毕竟他是镇守寿春的大将,倘若真有什么三长两短,与自己有隙的李典不得雀跃?

  太史慈不知谷中曹军多寡,为了尽可能保全自己的部曲,他与张辽斗将也是为了拖时间,而且还打算继续拖延下去,为孙权偷袭寿春创造机会。

  面对张辽的挑衅,太史慈没有半点退让,冷冷说道:“我军将士以逸待劳,等会别说欺负了你们。”

  “好啊.”

  张辽见麾下将士已列阵,认为以旗鼓相当的兵力,以及曹军悍勇的威名能喝退对手,却没想到太史慈是个硬骨头,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舌战结束,鼓角争鸣,两阵对圆。

  两军将士列阵冲锋,震天震地一声呐喊。

  将对将,旗鼓相当;

  兵对兵,平分秋色。

  张辽的精兵去年折损过半,此时新旧混杂与太史慈打和。

  鸣金收兵清点人数,双方各损失了数百人。

  数百人在数万大军前不值一提,但对只有三四千的一个军,交战半日有一成战损已比较高,侧面说明了战斗的激烈。

  夏夜天气炎热,两军交战后就地扎营露宿。

  张辽在谷口山边,而两里之外能见火光摇曳,那是对手太史慈的营地。

  高手之间过招,不能出一丝差错。

  黑夜中无论出战或撤退,在没有详细规划之前,很容易遭到对手的针对,双方都没法接受未知的损失。

  卧榻之旁有人拿刀,所以双方都没睡好,把警戒等级拔到最高。

  两位主将夜里巡营数次,要求各部将领不能睡太死,一旦对方夜袭就要投入战斗。

  所以第二天早上,两军将士皆有疲态。

  昨日双方试探后已知底细,旗鼓相当都不能碾压对方,张辽寻思和太史慈没深仇大恨,天亮以后太史慈必然退走。

  结果与张辽的想法完全不同,太史慈天亮前就埋锅造饭,天亮之后便集结将士列阵以待,完全没有撤退的意图,但也没有主动发起攻击的意思。

  太史慈这是干什么?

  鱼死网破?似乎不像。

  可为什么不撤兵?张辽抓破头也想不明白。

  太史慈缠住张辽不撤兵,张辽却不愿意陪太史慈疯,他让全军保持阵型徐徐北移,结果太史慈也同样列阵平移。

  张辽不想再交兵,太史慈也不愿交兵,保持对峙是理想状态。

  即便这样平行移动,按照沘水的河流走向,张辽最终会被沘水挡住,所以太史慈一点都不慌。

  对峙行军走了半日,张辽突然意识到对方在拖时间,心说寿春难道有变故?

  张辽果断派骑兵回去打探,太史慈见状想拦也拦不住。

  太史慈只有五六十骑兵,派少了未必能追得上,派多了自己要用就会缺,他还要留下应付突发状况,于是便放任曹军骑兵北还。

  按照太史慈的想法,此时孙权应该抵达寿春围城,张辽骑兵回去无疑羊入虎口,所以自己拦与不拦都没关系,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

  两军保持对峙五天,张辽被太史慈困在六安西南。

  与此同时,一支三千人的军队疾行,绕到太史慈军阵后方。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