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0、少东家_民国之燕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代教授和祝女士都觉得张妈和祝二小姐并没有保密的天分。

  老太太爱担忧,小孩子爱吵闹,索性就都瞒着。

  等人走了以后,祝女士才告诉家里人代教授出去干什么了。

  他其实是出去做物资转移的。

  学校里的东西太多,全都带着走根本就不现实,也不可能真的一路拉着车运东西,那要找多少工人苦力啊。

  所以一些特别贵重的仪器或大件的机器,都由代教授找地方运走藏起来,小部分的资料与书籍则大家一路带着走,能带多少带多少,其余不太重要的书籍要么在这最后的时间给他们找个好人家先送出去,要么就只能留下来了。

  唐校长他们之前是打算全带走的。但一群理想份子把家当点过之后,又计算了一下带着走的花费……

  还是这个方法更省钱。

  唐校长拍的板。

  学校里的教职工和家属都已经在过年前趁着流民潮走了,学校里的人少了之后,代教授才秘密离开,将机器运走。

  怎么说呢?

  唐校长坦言,就当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愿意相信愿意跟学校一起搬家的都是好人,但还是不要考验人性了。

  代教授身负重任,他要负责把这些价值千金的机器运出城,还要负责给它们找个安全的地方。

  代教授带着这些宝贝回了家乡,徐家屯。

  徐家屯是个乡屯,十里八乡的都姓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因为乡里有明洪武时期留下的牌坊。

  代教授本家并不是徐家屯本地人,什么时候来的,又是因为什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徐家屯的人是以种地为生,虽然再怎么种地也填不饱肚子。

  徐家屯有个油坊。

  油坊东家是个大地主,十里八乡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都是他家的。

  他家将地租给农民种,租子是五成。

  不过到了交租的时候,并不是这么算租子的。

  油坊收的当然是用来榨油的,他家租出去的地,也多是用来种油菜的。到了交租的时候,农民会把收成全都交给油坊,油坊会先把租子减去,再把剩下的油菜籽按两成的出油量给农民算钱,减去工费后,最后农民能拿到的只相当于地面出产的十分之一做为收入。

  然后,农民再拿这十分之一的收入去买米买粮买盐。

  这十分之一的收入够不够一家老小一年的口粮和花费呢?

  必然是不够的。

  那到了第二年,农民还要再种地,家里没钱怎么办呢?那就必须要向油坊赊出种子来种。

  年年如此,代代如此的前提下,所有种地的农民都欠了地主的钱,他们也无法离开这片土地,只能继续在这里种地。

  代教授复杂的说:“那一年年的欠条,其实就是栓在农民脖子上的绳索,让他们在实际上成为了奴隶。”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其实农民永远不可能还清地主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