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第两百二十章烦扰(12)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难想象苗宣日后定然又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早点投过去,对以后的仕途多有裨益呐。

  除此之外的更多官员则在观望,观望苗宣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一方面希望苗宣收敛一些不要搞的风声鹤唳,一方面又希望苗宣能乱杀一通,落下口实,成为百官日后扳倒权阉的理论依据。

  但是很显然苗宣没有让朱慈炯失望,苏州一顿杀鸡儆猴,就完全看出所谓的儒家文臣大多都是软骨头,各府县官员再也不敢克扣半钱教育基金,相反还积极投入到建校招生的伟大浪潮中去,大小印刷坊日夜赶工,印刷算数和启蒙教育课本,只要新式教育不学经典,在儒家官员的眼里就不存在威胁,老百姓识几个字不一样还是百姓,难不成读了几天书就能翻天了不成。

  百官乡绅的配合也让苗宣的工作轻松了许多,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南直隶地区相继落成乡学近万所,不过对于如今的大明百姓来说三两银子一年的师资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招生的时候应者寥寥,大户人家的子弟不屑来这新式学校学那些杂七杂八的玩意,请个教授先生来家中传授经典才是正途,而穷苦人家的孩子到了八九岁的年纪,差不多已经算的上是半个劳力,读书不但要交银子还白白损失劳力,怎么算都是亏本生意,所以各乡学三月初正式招生的时候,愿意花银子的少的可怜……

  出现这样的状况倒是让朱慈炯始料未及,原本还打算借鸡生蛋来个以学养校的算盘彻底落空,这也只能怪朱慈炯高估了这个时代百姓愿意接受教育的热情,也可以说是朱慈炯办校施行不教经典的计划不仅骗过了读书人也骗过了百姓,去读一个没有前途的学校,认识几个字能有什么用,还要损失家里的劳力,怎么算都是亏了血本啊!

  这种情况想要得到改观,除非第一批新学学生通过考核正式步入官场的时候才能实现,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全民教育计划才能在大明的土地上遍地生花。

  免除学费!每年给每所学校补贴两千两银子!朱慈炯当机立断做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满朝大臣也终于明白天子兴办全民教育的决心!一所乡学一年两千两银子,一万所一年就是两千万两啊,好在这笔银子是内库出,否则高弘图也不用在内阁办公了,天天跑去御书房哭穷时间估计都不够。

  朱慈炯心也在滴血,两千万两可不是小数目,关键还不是一锤子买卖,保守估计,培养出第一批能够迈入基层官场的学子,起码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亿两!朱慈炯内库银子很多,比国库都多,可花费的地方同样不少,就算加上满清后续赔偿,最多能支撑个三四年,后面的就要看大明联合银行能在三四年后为他带来多大的利益了,这也是为什么高弘图和他哭穷哭了那么多次,眼巴巴的看着战争赔款,朱慈炯却始终不松手的原因。

  现在全民教育还只是在南直隶部分地区开展,要是铺向全国,朱慈炯分分钟就得破产……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