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_秀色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染中,这些信息和知识不分良莠地灌进孩子们的脑子里,造成孩子们心理上早熟的现象非常严重。成熟的年龄一下提前了好几年,几乎从四、五年级开始就有了各种各样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

  但这只是一种朦胧和肤浅地想象而已,还很天真很不成熟。乃至于大部分孩子沉迷与幻想之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实现梦想的艰苦过程,直接幻想美好的结果。认为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是年龄的问题,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实现理想的基础,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和研读自己需要的那些东西和文化课,去增加实现自己梦想的筹码。或者是一味被动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教导去学习去看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完全不知自己所学为啥,苦读的出路何在。这是大部分孩子们面临的悲哀,也是国内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们的悲哀。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才是最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引导和校正的时期。有了对生活切身的了解对将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对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的生存方式有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因为自身的需要,才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内在的真正动力。家长们的殷切期望和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只是外因,恐怕对孩子们枯燥的长期说教,会适得其反,更加难以避免地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

  英南对小学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志趣教育纸上谈兵的做法深有体会和感触。正是基于这种想要有所改变的目的,英南才有自己建学校的念头。他有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基地,随时可以让孩子们去参加力所能及地劳动和实践,让孩子们去亲身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艰辛,以及生存的根本意义。让他们理解任何一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就干不好,就干不成。让孩子们从真刀实枪的劳动中、在实践的体验中去感悟自己的未来,去领悟自己人生的追求是什么?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作为实现自己追求的基础。尽量让这些孩子们早立志,立大志。让这种志趣的确立从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虽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要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还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才能达到那个理想的殿堂。可是英南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值得去探索、去尝试。最起码英南想让自己学校的孩子们步入高中或者大学的圣殿之中,知道自己所为何来,所为所从!而不只是单纯为进入某一所大学或者是获得一纸文凭在努力学习、在秉烛苦读。更不用走出大学的校门才去思索自己该做些什么工作,能适合什么样工作。

  一句话,就是让孩子们从青春期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