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大明贪官速成班_朱家小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易,里面的学问可不少,接下来本王就给你们好好讲一讲里面的门道。”

  前排有胆子大的监生,站起来说道,“先生,陛下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所以本朝大明律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可就要斩首的。”

  “记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先生,学生叫赵克忠。”

  “本王记下了,你且坐下听。”,朱橚点点头,“在教你们成为清官之前,尚且还得让你们明白贪官的做法,如此你们心中才有清晰的对比。”

  这番话出口,在场许多凑热闹的监生也来了兴趣,纷纷端坐静听。

  他们都不及弱冠,尚未经历过朝廷地方的大染缸。在儒家经典的教育下,起码此时此刻很多人尚还有一颗诚挚的心,尚有当个好官的想法。

  “无论是贪官还是清官,你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官?上到六部尚书中书省宰相是官,下到地方知府知县也是官。

  官职大小,只是手中掌握法的大小,控制人力物力的多少。即便你只是一个七品的芝麻小官,手中掌握的权力对百姓而言也是泼天一般。”

  在座的监生大多都听惯了古板的夫子讲解儒家经典,各种咬文嚼字的解析。朱橚今日的讲解,在他们听来是那么的新奇。

  他们纷纷竖起了耳朵,将朱橚讲的每个字都记在心中。

  “本王虽然年纪不比你们大多少,可见识了不少贪官、庸官和清官。本王发现有意思的是,无论贪官还是庸官,他们对外的说法和清官是一致的。

  都是儒家典籍中的那些,你们不妨猜猜?”

  底下有人壮着胆子说了一句,“忠君爱国?”

  “不错,还有呢?”

  仁义道德、清正廉明、恪尽职守、勤勉慎独,一系列褒扬的词汇从监生的口中说出。

  “不错,贪官的口中也是这样一套说辞,甚至他们比清官说的还要熟练些。可暗地里他们行事,用的却是非常现实的衡量利害。

  嘴上说的和心中做的,完全是割裂的两套。所以无论学习多少仁义道德,做不到和没学又有什么区别?”

  朱橚的话让下面的监生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不只是当官,其实他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明面上对授课的先生客客气气的,可在挨了板子后,多少次在私下议论他们的食古不化和死板。

  远处的博士们,听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

  “周王说的倒是不错,洪武三年的时候老夫曾去徽州府督办学院,可,”,那人说到一半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立朝之初朱元章下诏各地兴办学院学府,他们都曾到地方去执行。光是提起就让此人的脸上多出三分怒气,可见当时他吃了多少地方官吏的苦头。

  “嘴上一套,私底下一套这话说的确实好。”,有人想想以前的经历就不由得摇头。

  “心学提倡的知行合一,倒是一句至理。”,有人想起了传习录中的内容。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身为国子监的授课博士,他们自然是读过这门在大明越传越广的学问的。

  甚至他们还会第一时间从翰林院拿到传习录增添的最新版本翻看。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处即是知。周王这话说的的确不错,心中的学问和行事不可割裂为两样东西。”

  正在继续讲解的朱橚全然不知,远处的国子监祭酒和博士们,正在给他的话阅读理解。

  很多脱口而出的话,被赋予了很多朱橚自己都没想过的含义。被当做是心学中道理,贴合现实的讲解。

  大讲堂的讲课继续着。

  朱橚的讲解渐入佳境,“贪官贪官,贪从何来?别人为何要给他们送钱?”

  底下的监生若有所思,他们中很多都是官家子弟,对于这些东西耳濡目染,知道送钱办事的道理。

  “答桉再明显不过,源于他们自己手中的权力。当然,无论是何等官职,一开始都有其原本的职责,并非是设立这官职让你去贪污。

  但贪官们可以另辟蹊径,合理合规地使用被赋予的职权。”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