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一章 所累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举家脱籍,这桩可以说是关系到血脉存亡的大事儿上,就连相对来说,到底上了年纪,虽然不至于固执己见到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地步,却也确实偏重保守的俞阿婆都慢慢活动了心思。

  至于当下正值壮年,而且这些年来,靠着一味秦白芹,事业上头越发顺遂,虽然不至于自我膨胀,但也确实志气满满、意气风发的方良,自是再没有不心动的理由的。

  而颠覆他们固有观念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有且只有的一根稻草,不过是为着孩子,为着方庆罢了。

  不管是作为祖母而言,还是身为父亲来说,为着孩子,为着子孙后代着想,饶是叫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亦是甘愿的,遑论脱籍。

  可说句实在话,这条路并不好走。

  不说在此之前,几乎就没有先例,也就是说眼前根本没路可以让他们循着脚印前行,一切都得他们自个儿蹚出一条道路来。

  只说,那些个小东西不提也罢,可不管俞阿婆也好,还有方良两口子也罢,他们活了半辈子甚至大半辈子,却俱是自打娘胎起,自从有他们这么个影踪起,就是脚踩方家地,头顶方家天,死了都是方家鬼的世仆的。

  这已是几辈子根深蒂固,植在骨子里的观念了。

  忽的要脱籍,就是彻底颠覆他们以方家为天的观念,忐忑,无措,自是必然的。

  只不过,挺有意思的是,男人同女人思维上的差别真的是天壤之别的,在这脱籍一事儿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譬如说,既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了,那不管前路有多坎坷,也都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一步都不能退后了。

  是以方良旁的先放放,满脑子想的都是这路到底该怎的走,应该怎的去运作,想办法求府里赏下恩典来。还有就是脱籍之后,他们这一大家子又该如何维持生计……

  而同样大惊失色的许氏在默认方良做出的决定后,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家落户。

  深思熟虑了半拉月,进行了诸多的衡量比较之后,还是觉得最稳妥的方案,与其在这莲溪城里讨生活,还不如去崇塘定居。

  不管三年五载的,还是十年八年的,待他们阖家从方家脱籍出来后,就在崇塘镇上买间小院子,再置办些田产,临着埠头做些个小本的买卖,凭着方庆的人脉同本事儿,再加上还有秦家这个如今崇塘新兴崛起的地头蛇为倚仗,不求大富大贵,可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总是能够过出来的。

  只要能把日子过起来,她就没甚可愁可怕的了。

  一时间,倒又信心满满了起来。

  待到年里,秦连豹同罗氏带着花椒兄弟姐妹过来朝俞阿婆拜岁的时候,许氏就拉了罗氏到一旁说体己话:“不瞒姑奶奶说,到了这会子,我倒是盼着能够早日脱籍了。到时候咱们就能自立门户,置办些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