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旧事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样,时停时雨。

  停不过几时,却是云开雨散,一派明媚景象,那日头恨不得就要从云层之中跃将出来。

  雨不过几时,却是狂天狂地的疾风骤雨,迷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短短一个下半晌,这才几个时辰,已是往复循环了四五遭了。

  就是再没脾气的人,也不禁被折腾出两分火气来。

  不过到底还是略为心安的,退一万步说,这雨还是能停的。

  花椒端了张小板凳坐在了半开着大门的堂屋门口,眼睛却是直盯着西南墙角的排水暗沟,看着它一个劲儿地咕嘟咕嘟往下渗水,这样的疾风骤雨之下,天井之中却始终没有积起水来,心底才安。

  秦连虎几个都已陆续回来了,却仍旧不得闲,还得帮衬着秦连豹安置众人。

  已经不光是周家湾的村民了,只要附近村落的村民过来求助,不管认不认识,秦家都会不吝相帮。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那些个人家有的同花椒家一样,亦是赁了镇上的闲散屋子暂住。好在现如今崇塘镇上多的就是空置的屋子,在这样的景况面前,主家也都心有戚戚然,除了零丁几个想着趁火打劫大捞一笔的,大多都是大开方便之门,接纳乡亲。

  还有的人家则是阖家住进了庙宇之中,既是省了银钱,又是盘算着这等受着神佛香火庇佑的庙宇庵堂想来再是无忧的,就是洪水来了恐怕也得绕道的。况且庙宇中那么些人住在一起,彼此之间也是个照应,却是安心得多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姚氏的娘家,就是举族住进了距离秦家暂居小院不远处的培文书院。

  礼诗圩姚家,是崇塘镇上数一数二的耕读世家,出过不少有着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甚是出过进士。同秦家一样,姚家也在圩堤上守了两天了。昨天晚上,看着溪水飞涨,也已意识到情况似乎已是不受控制了。天色未明,族长亦当机立断,紧急召集各个房头的房长,分头行事。

  据姚氏族谱记载,礼诗圩历史上就是姚氏祖辈们衣冠南渡迁移至此,一点一点修筑圩堤围水造田而形成的村落。今天看似简简单单的小小方块的圩田,却是祖辈们辛辛苦苦,倾尽无数心血围建而成的。

  一个“圩”字,其实已经道明了人与自然,与水搏斗的艰辛了。

  姚氏一族虽然已经决定离家避难,可却不是弃家避难。没有人舍得抛弃祖祖辈辈的心血,族长已经决定带着族中部分男丁留下来,继续加高加固圩堤,尽可能的保护宗祠、族学,以及田产。而剩余的男丁则负责护送全族妇孺以及族中财物前往崇塘避难。

  秦连虎冒雨赶到的时候,姚家人正在准备启程。姚氏的兄弟们都决定留下来护圩守堤,保卫家族,家中一干老弱妇孺正好托付给了秦连虎。

  既是姻亲,秦连虎兄弟几个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