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一章 合作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外人来家拜访,不比郭掌柜等人早已熟悉,花椒心里哪怕再想,也不好黏着秦老爹正大光明的偷听的。

  不过躲在内室之中,只要仔细侧耳倾听,外头的谈话动静亦是听得一清二楚的。

  香叶瞪大了眼睛看着花椒,花椒将食指竖在嘴边,朝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香叶不住地点头,果然一声不地摆弄着衣摆,自个儿同自个儿玩了起来。

  花椒却是竖着耳朵,听了个仔细。

  也是这才知道,钱德隆能有今天的成色,不但成为行业翘楚,更成为崇塘商会的领袖人物,真的不是随随便便没有道理的。

  从钱德隆的老东家开天辟地一手创办南货店起,就定下了种种规矩,比如供应桂圆就有定规,每斤不能多于九十六颗。

  花椒并不知道这九十六颗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可必然有着他们的严苛检货标准的。

  至于核桃,更是可以当面敲开。如有次货,立即调换,从无二话。

  而且不管是对待街坊也好乡民也罢,当柜的伙计必须同样热情亲切、敬重如宾。

  至于对待雇工,福利亦是非常优厚的。不但工钱略高于同行,年终还有利市。不光是掌柜朝奉,小伙计亦是如此待遇。

  等到前任东家子承父志,在南货店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官酱园,不管是酱菜也好酱油也罢,唯有一则至关重要,那就是投的必是好料。

  就是直到今日,每逢酱园开缸腌菜,都会引得街坊的妇孺们守在酱园后门讨要丢弃不用的菜边皮。

  至于金字招牌白秋酱油,除了黄豆、面粉、盐和水之外,日晒夜露,清清爽爽再无其他。

  而花椒同香叶最爱的大糕坊,却是传承三代之后由现任东家成年时一手设立的。

  初时生意并不好,现任东家就亲自跑上三大渡口,挨个儿地向各埠班船招揽批。

  起批不限,随批随。

  对那些个船老大更是常以茶水茶食甚至是酒饭招待。

  不过也有一则,宁肯现钱八百,不做赊账一千。

  渐渐的,销路打开,乡脚生意遍及四乡远邻,门市生意也逐渐好转了起来。

  再加上讲究质量、保持新鲜、按销定产。冬季凡五天内、夏季凡三天内未能销出的糕点,即回炉重新改制其他品种。

  名声传扬出去,买卖很快开始赶崇塘上的那些个老字号的糕饼店,也成为了如今百姓心目当中的老字号。

  就这样靠着真不二价、从量取盈、宽厚待人、童叟无欺的店训,钱德隆名下的南货店、酱园、大糕坊齐头并进,顾客盈门好评如潮,才创下了钱德隆的这块金字招牌。

  索性搬了张小竹凳坐在内室墙边的花椒聚精会神地听着钱德隆的家史,简直就跟听小说一样。

  听到最后,已是完全代入了情境之中,踌躇满志。

  听完后亦是回味良久,不由在心底暗暗咋舌,这钱德隆的子孙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