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本堂月考_混在洪武当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起朱允熥的试卷看了看,见写的字数还不少,心里的怒气顿时小了一半。

  别管这孩子能不能想出靠谱的办法,最起码答题的时候确实花了心思。

  老朱带着几分期待地看下去,看到“开市舶”的字眼时,眼皮“突”地一跳。

  对呀,咱不是还能重开市舶司吗?

  虽说那玩意没多少钱,但一年几十万两银子还是能收上来的。

  只是得跟地方官员打好招呼,外藩商贾来做生意可以,但想要朝贡一律免谈。

  一年到头靠市舶司收的那点税银,还不够打发这些要饭花子呢!

  老朱看到一条靠谱的建议,再看的时候就认真多了。

  “重新厘定商税,优化税收流程,从货源地一次征收……”

  “咦?”

  “这孙子有点道行呀!”

  虽说朱允熥所提的也是增加商税,但他更多的是建议从税收的方式方法上改进,而且很有可行性。

  再之后就是官办作坊了,这个老朱并不陌生。

  事实上,大明各地府县都有官办作坊,负责打制农具,以及兵器之类。

  但老朱从未想过这玩意还能赚钱,他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个赔钱货哩。

  “大孙,你过来一下!”

  “干嘛?”

  “咱有几个词看不懂,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哦!”

  一旁陪着的礼部尚书赵勉,听到皇帝这话忍不住看了眼朱允熥。

  他常年在朝堂上伺候老朱,太知道皇帝陛下的脾性了。这一看就是看到好点子了,想进一步打听的意思。

  只是朱允熥才这么点年纪,真的能想出好点子?

  “你来跟咱说说,这公私合营是啥意思?”

  “回禀皇爷爷,就是朝廷和个人合办作坊,作坊的所有权归官府,但日常经营归匠人们自己把握。官府只需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红线,红线内的收入归官府,红线之外的钱由匠人平摊即可。”

  “孙儿已经在银作局试验过了,匠人们劳作热情很高,不仅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朝廷指派的任务,还额外干了不少私活,每人都赚到了一大笔钱。”

  “这……”

  老朱听了后颇为心动,觉得这还真是个好办法。只是他这人谨慎惯了,总觉得要先去银作局那边看看再说。

  “你先回去吧!”

  “哦!”

  老朱提起笔在朱允熥的试卷上就写了个“甲”,外加“上”字多一笔。

  全部试卷看下来,也就这孙子的策论能称得上一个“甲上”,其他人最多给个“甲”撑死了。

  只是老朱一想到还有诗文没测呢,就硬生生止住这个想法了。

  他太了解那孙子,一旦让他知道自己得了甲上,保准不会好好写诗。

  诗文这东西虽然不重要,但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志向和意趣。

  “黄子澄,把诗文题目亮出来吧。”

  “诺!”

  黄子澄早就用大字写好了,闻言直接将诗文的题目挂在架子上。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