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九章 伯夷叔齐之不会食蛙_混在洪武当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已,哪来的本事写这玩意?

  就在朱允熥急得抓耳挠腮之时,他突然想到一句诗!

  虽然他不记得在哪儿看到的了,但可以保证不是大明朝的,正好能拿过来用用!

  朱桂摸了一天的鱼,突然听到还要写读书心得,这可把他给急坏了。

  好在他看过不少话本,引申一下还是能湖弄过去的。

  朱植、朱楩、朱松这几个“护城河生态破坏者”就没那么好命了,他们满脑子都是一会儿放学去护城河抓蛤蟆,试验一下新式捕蛙笼的效率。

  现在突然听到还要写心得,可把这三小只愁坏了。

  他们求救似的看看朱允熥,见朱允熥也一个字没写,他们立马放弃这货,转而看向朱楧。

  朱楧比他们三小只强不少,算是大本堂里比较喜欢读书的皇子了。

  因此听到先生说些心得,他没有丝毫迟疑,提起笔就开始写。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身后还有三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呢……

  方孝孺在考察完低龄皇子们的课业后,又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这才让他们把作业交上来。

  朱允炆第一个交作业,而且显得非常自信。

  方孝孺拿过来一看,见他是结合《五帝本纪》写的“先王之道”的书评,不由满意地点点头。

  在看过文章之后,方孝孺对朱允炆的印象就更好了,感觉其不愧为太子的长子,果然对儒家经典掌握得很扎实。

  最难得的是其中阐述的先王之道,仁义为本,礼教兴焉,实乃儒家治国之不二法门,深得儒家精义精髓。

  只是文辞上稍显稚嫩,有些语意上也不是很准确。

  不过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说,能有此等文采已然不俗,也不怪朝中一众大老对此子格外推崇。

  如果没有意外,此子定然是大明的下任储君!

  第二个交卷的是朱楧,方孝孺看过之后也满意地点点头。

  此子直接跳过了本纪、世家,直接跳到了列传,而且是点评的伯夷叔齐列传,足以证明此子心性之澹薄,实乃大明不可多得之贤王也。

  有了这两篇打底,方孝孺心中对大本堂的诸皇子不说是刮目相看,也是满怀期待。

  当他看到捕蛙能手三小只的点评后,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这三个写的也是列传,而且跟朱楧选的是同一篇。

  朱楧所写的文章,乃是颂扬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高义,品行的高洁。

  然而到了这三小只的笔下,伯夷叔齐就成了个大傻缺,非但对其进行一番口诛笔伐,还对他们俩的野外生存能力进行了一番嘲笑。

  比如说朱植的点评,伯夷叔齐之智不及吾也,吾就算不食周粟,亦可食蛙。蛙之美在于腿,腿上之肉只须稍加炙烤,撒上些许盐巴即是绝世美味……

  方孝孺强忍着不适看完,然后在上边写下非常严厉的点评,打算放学就送去给陛下过目,让陛下赏他一顿板子。

  在看完这三只的“伯夷叔齐之不会食蛙”的文章后,方孝孺又看到一篇让他大跌下巴的点评。

  朱桂的点评角度非常犀利,犀利得哪怕方孝孺这种大儒都有点接不住了。

  他看的也是《秦始皇本纪》只是观察的角度有点特殊,就盯着赵姬和嫪毒那点事了。

  不仅结合了史记原文,又结合了民间话本演义,充分论证了转动车轮之事的不合理性……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