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四五章、有人开始“起高楼了” 2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汁原味一点儿。

  这是肯定的。

  明朝灭亡之后,先是李自成,这个蜕变成封建军阀的造反者占据了北京。之后,又是处于游牧文明阶段的,半奴隶制的满清蛮族盘踞紫禁城。再之后,就有了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和日寇的野蛮破坏。等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时候,紫禁城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历史遗迹了。

  王书辉去过几次北京。但故宫这个地方,他只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了。在他看来,故宫里面到处是要钱的所在不说,游人简直比蚊子还多。他那次去故宫,花了一上午的功夫,除了看人以外,基本也没看到什么别的东西。

  更主要的是,因为客流量过于巨大,故宫里面像个建筑工地一样,到处是在进行修缮缝补的施工现场。巨多的游人和随处可见的脚手架之类的东西,给王书辉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印象。

  这是完全没办法的事情。

  一个建筑物,它要是失去了本身的功能,完全的变成了一个供人游赏玩乐的地方,味道肯定要变了。但是,对于这一点,王书辉却不像很多人那样,吵吵着什么文物保护啊,什么以旧补救啊之类的各种矫情。

  他倒是觉得,这些代表着封建皇权的东西,可以被普罗大众们那样随意的践踏。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然了,在明末这个时空里,在目前的阶段,王书辉的想法,还不足以让紫禁城改变它的功能。紫禁城在公元1621年年末,仍旧是大明帝国的心脏。它仍旧代表着,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大明皇帝陛下的至高无上。

  正在和司马峰会面的王书辉,虽然嘴里说着皇权,但是他心里对于皇权是非常的鄙夷的。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紫禁城里经历了一场和他有关的讨论。

  当然了,就是他知道了,他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王书辉给司马峰出的主意,就是利用皇权对抗族权。说起来,在封建社会里,实际上皇权和族权确实是存在着巨大冲突的。

  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两者在意识形态上,对于儒家的思想伦理是共享共尊的。

  皇权和族权的对抗,完全是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嘉靖年间开始,明政府就开始逐渐的动摇海禁。到了隆庆年间,明王朝更是在事实上彻底的废除了海禁。

  海禁的废除,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明政府在江南繁荣的经济上,却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

  根据《白银帝国》一书里介绍,明王朝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发展到几乎“无官不商”的地步。东林党主要成员,大多为中小商人家庭出身。与此同时,四分之三的进士、举人家族中有从商的背景。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朝廷想要加征农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