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冰山上的来客(一)_疯狂的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修建青藏公路,1954年通车,平均每修一公里就要伤亡一人,几乎就是拿用士兵和工程师的宝贵生命铺出一条路来的。不管怎么说,青藏公路都极大地改善了西藏自治区的交通状况,把这片神秘的土地和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条公路决不是什么坦途,冬季那令人生畏的大雪,夏季的山洪,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条生命线切断——最厉害的时候试过连绵十几公里同时山体滑坡,交通被迫长时间中断。因此,这条公路一年中最少有七个月是不能通车的。这大概可以解释在1962年边境的那场战争中,共和国在占尽上风的情况下,未签订停战协议就主动后撤,把收复的土地让给了因陀罗阿三。大家也许只看到共和国除了没有失败者的名分,失败者应有的一切都有了;而可三除了胜利者的名分外,胜利者应有的一切都占有了;却没有看到为了这场战争,有多少军车冲出路基,翻进几千米深的悬崖摔得粉碎。共和国并不是不想要这块地地,更没有大方到拿自己的领土去扩充别人版图的程度,可是形势比人强,空有世界上战术素养最高、最悍不畏死的士兵,却没有足以支撑在藏南跟一个国家决一胜负的经济实力,更没有这样的战略运输能力。当时前线士兵使用的弹药很多是藏民用肩膀扛用竹篮提送到前线的,这种运输方式绝对不足以支撑军队去打一场持久战,除了见好就收收缩兵力控制那些至关重要的山口以待将来外,还能怎么样?要是那时有青藏铁路,因陀罗阿三要头疼的就不是如何从发达国家购买先进装备,而是在哪个中立国建立流亡政府了。打仗拼的就是国力,这个理论早在跟十六国联军在高句丽半岛杀得血肉横飞时,那位连自己的名字都时常写错的一代名将韩先楚就指出来了。遗憾的是那时候的共和国几乎就没有国力可言,更没有盟友,只能黯然罢手,痛失好扃。

  边境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可是西藏的交通现状却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现在天寒地冻的,道路异常泥泞,汽车走得极为吃力。沉闷的油屁在盘山公路上回荡,不知道在几千米的山脚下的人要是听到了会不会把它当成天上的闷雷。这支运输车队是往墨脱那边运送一批过冬物资的,一个排负责押运,车上还有一名少校级女军官,她是搭顺风车的,好像要到边防哨所去做一些调查研究,还带着一份机密文件。现在女少校正在副驾驶位置跟开车的老兵聊天。

  “老班长,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能到兵站呀?”女少校问。

  开车的老班长一加踩档加速一边说:“这还

  真不好说。要是不下雪,我们在天黑前准能到达兵站,要是下雪,恐怕得等到明天才能到了。”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